蝴蝶兰类圆球茎的化学诱变试验

被引:36
作者
陈超
王桂兰
乔永旭
张莉敏
机构
[1] 唐山师范学院生物科学技术系
关键词
蝴蝶兰; 类圆球茎; 化学诱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682.31 [兰科植物];
学科分类号
090706 ;
摘要
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乙酯(EMS)和叠氮化钠(NaN3)对蝴蝶兰类圆球茎(PLB)作不同时间处理。结果显示:EMS和NaN3均可使部分PLB白化或褐化并逐渐致死。0.4%EMS接近PLB半致死剂量。PLB切片观察发现:用EMS和NaN3处理均可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形状改变,细胞质浓缩。较高浓度NaN3处理的PLB细胞中出现晶体物质、双核、畸形核和核仁丢失等现象。较高浓度EMS处理的PLB细胞中出现微核、畸形核、多核、核破裂和核仁丢失等现象。同浓度的同种诱变剂随处理时间的增加材料的变异程度有增大趋势,但不很显著。EMS比NaN3的诱变处理效果好。0.5%EMS可作为创造蝴蝶兰PLB突变体的参考浓度。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2+98 +9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植物化学诱变技术在育种中的运用及其进展 Ⅰ.化学诱变技术及诱变效率 [J].
董颖苹 ;
连勇 ;
何庆才 ;
徐涵 .
种子, 2005, (07) :54-58
[2]   菊花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J].
李辛雷 ;
陈发棣 .
植物学通报, 2004, (04) :392-401
[3]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J].
张启香 ;
方炎明 ;
张晓平 .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4, (03) :38-40
[4]   家庭栽培的高档花卉——蝴蝶兰 [J].
柏斌 .
农村实用技术, 2004, (05) :23-23
[5]   虞美人多倍体化学诱变研究初报 [J].
马新才 ;
戴建民 ;
李培环 ;
董晓颖 .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3, (03) :172-174
[6]   蝴蝶兰花葶的离体培养 [J].
陈之林 ;
叶秀粦 ;
梁承邺 .
园艺学报, 2003, (02) :242-244
[7]   化学诱变及其在农作物育种上应用 [J].
安学丽 ;
蔡一林 ;
王久光 ;
王国强 ;
孙海燕 .
核农学报, 2003, (03) :239-242
[8]   蝴蝶兰花梗节间段培养繁殖的初步研究 [J].
鲁雪华 ;
郭文杰 ;
徐立晖 ;
林新华 .
园艺学报, 2002, (05) :491-492
[9]  
遗传学实验[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刘祖洞, 1979
[10]  
In vitro Mutation of Chrysanthemum ( Dendranthema grandiflora Tzvelev) with Ethylmethanesulphonate (EMS) in Immature Floral Pedicels[J] . Rodrigo Rocha Latado,Alvis Hernán Adames,Augusto Tulmann Neto.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 200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