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稻+再生稻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效益分析

被引:7
作者
何大福 [1 ,2 ]
黄其椿 [3 ]
刘吉敏 [4 ]
黄世礽 [1 ]
梁菊秀 [2 ]
梁玉祥 [1 ]
农振平 [1 ]
机构
[1] 广西钦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2] 广西钦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3] 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4] 广西南宁市房产管理局白蚁防治所
关键词
超级稻; 再生稻; 栽培模式; 效益分析;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1.29.177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探讨超级稻+再生稻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效益。[方法]以中浙优1号等4个超级稻为试材,于2009年在广西钦州市的传统中稻区、冬种辣椒区、冬种蔬菜及马铃薯区和双季稻区进行了超级稻+再生稻栽培示范项目,示范面积为167.9 hm2。[结果]在传统中稻区和冬种辣椒区推广超级稻+再生稻栽培模式可使水稻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在冬种蔬菜、马铃薯区虽然水稻有所减产,但可使一年三熟或多熟,在时间安排上显得宽松,确保农民在冬种作物上增产增收;在双季稻区虽然产量略低,但节省了1个月左右的时间,使农民有充裕的时间再种植一茬冬种作物。[结论]利用超级稻+再生稻栽培模式可使水稻全生育期缩短1个月左右,产量与双季稻差别不大,并且具有省种、省工、节水等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7842 / 1784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新两优6号特征特性及其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J].
刘逊忠 ;
何万福 ;
陈同聪 ;
黎彩凤 .
中国稻米, 2011, 17 (02) :61-62
[2]   玉米自交系幼胚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英文) [J].
秦新民 ;
曾德龙 ;
覃屏生 .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11 (08) :61-63
[3]   两优培九及其再生稻旱区高产栽培技术 [J].
刘逊忠 ;
何万福 ;
陈同聪 ;
黎国安 ;
陈军 .
农业科技通讯, 2010, (07) :133-134+138
[4]   勋章菊叶片再生技术的探讨(英文) [J].
李叶峰 ;
盛亚丹 ;
王彩晨 ;
王宁 ;
陆小平 .
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 2010, 11 (04) :64-68
[5]   中浙优1号特征特性及再生稻旱区高产栽培技术 [J].
刘逊忠 ;
何万福 ;
陈同聪 ;
黎国安 ;
陈军 .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02) :75-76
[6]   绿色棉花再生体系研究(摘要)(英文) [J].
侍福梅 ;
王超 .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11 (01) :8-11
[7]   超级稻再生栽培留桩时间高度收获成熟度比较试验初报 [J].
梁娟英 ;
林明龙 ;
刘逊忠 .
广西农学报, 2009, 24 (04) :5-7
[8]   旱区超级稻再生栽培试验初报 [J].
梁娟英 ;
林明龙 .
广西农业科学, 2009, 40 (04) :362-365
[9]   南方紫花苜蓿及其原生质体再生植株染色体核型的对比分析 [J].
王海波 ;
施晓东 ;
郭俊云 .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30 (01) :63-64+155
[10]   高羊茅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J].
黎岚 ;
李名扬 ;
皮伟 .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30 (01) :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