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宜兴市域水稻土有机碳动态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43
作者
张琪
李恋卿
潘根兴
张旭辉
蒋定安
黄洪光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
[2] 江苏省宜兴市农业局土壤肥料工作站
[3] 江苏省宜兴市农业局土壤肥料工作站 南京
[4] 南京
[5] 宜兴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水稻土; 有机碳; 太湖地区; 碳固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中国农业土壤有机碳的变化一直是国内外农业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十分注意的问题。一些研究提示 2 0世纪末以来我国水稻土尤其是太湖地区水稻土的有机碳储存出现了增长趋势。文章选择了 2 0 0 2年对江苏省宜兴市市域范围水稻土的 6 1个土壤监测点进行系统采样和土壤分析 ,并与该市分别于 1983年和 1994年进行的土壤肥力调查结果相对比 ,从县市区域尺度分析、评价了近 2 0年来太湖地区水稻土表土有机碳储存的变化。尽管 2 0世纪 80年代初以前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以下降为主 ,但 2 0年来该市域内水稻土有机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统计表明 ,4个主要土属的表土有机碳密度的增幅以下序递增 :湖白土 ( - 2 .80tC hm2 ) <白土 ( 10 .36tC hm2 ) <乌泥土 ( 13.6 5tC hm2 ) <黄泥土 ( 14 .97tC hm2 ) ,因而全市 74 .2× 10 3hm2 水稻土表土的总有机碳库从 1983年的 1.37Tg增加到 2 0 0 2年的 2 .2 0Tg。该市水稻土的平均固碳速率达到 0 .5~ 0 .8tC hm2 a ,这种快速固碳作用与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土壤中氮素的富集、秸秆还田的推广和 90年代以来该地区不断扩大的冬季休闲有关。目前该市水稻土的固碳潜力仍很大 ,太湖地区的高产高投入农业不能排除在碳固定上的积极意义。然而 ,这种快速固碳作用的土壤过程和机理值
引用
收藏
页码:236 / 24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量与农业土壤碳固定动态的若干问题 [J].
潘根兴 ;
李恋卿 ;
张旭辉 ;
代静玉 ;
周运超 ;
张平究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4) :609-618
[2]   红壤稻田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过程特征分析 [J].
李忠佩 ;
张桃林 ;
陈碧云 ;
尹瑞龄 ;
施亚琴 .
土壤学报, 2003, (03) :344-352
[3]   土壤有机碳库与全球变化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兼开展中国水稻土有机碳固定研究的建议 [J].
潘根兴 ;
李恋卿 ;
张旭辉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3) :100-109
[4]   土壤碳储量减少:中国农业之隐患──中美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比研究 [J].
李长生 .
第四纪研究, 2000, (04) :345-350
[5]   小区域水平土壤有机质动态变化的评价与分析 [J].
李忠佩 ;
王效举 .
地理科学, 2000, (02) :182-188
[6]   我国东南丘陵山区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 [J].
孙波 ;
张桃林 ;
赵其国 .
土壤学报, 1995, (04) :362-369
[7]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鲁如坤主编, 2000
[8]  
江西土壤[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江西省土地利用管理局, 1991
[9]  
宜兴市历年土壤监测资料 .2 宜兴市土壤站. 档案号1994-1424-18和1995-1142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