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储层蠕变特性及其对页岩气开发的影响

被引:15
作者
苗文培 [1 ]
姜汉桥 [1 ]
葛洪魁 [2 ]
王小琼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
关键词
页岩气储层; 蠕变; 裂缝; 裂缝导流能力; 裂缝闭合蠕变;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4.04.023
中图分类号
TE37 [气田开发与开采];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页岩气储层渗透率极低,必须经过压裂改造才能形成有效产能,大量狭小自支撑裂缝在天然气解吸及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页岩气储层生产周期长,人工裂缝导流能力对裂缝变形极其敏感。研究结果表明,页岩气储层具有一定的蠕变特性,并随着粘土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压裂改造后,储层会产生大量裂缝,裂缝闭合蠕变是蠕变形变的主要形式。裂缝的存在会使储层蠕变速率大幅度提高,并对裂缝导流能力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裂缝闭合蠕变速率与裂缝界面之间、裂缝界面与支撑剂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并与基质蠕变速率成正比。压裂改造形成的裂缝网络越发育、单裂缝宽度越小,蠕变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越大。在页岩气数值模拟中,考虑裂缝闭合蠕变的累积产量与未考虑裂缝闭合蠕变的累积产量相差较大。同时,在地应力计算、储层可改造性、支撑剂和施工参数优选以及生产方式的选择等方面也应考虑蠕变的影响,保持流体压力有利于减小蠕变形变,维持裂缝导流能力,提高气井产能和采收率。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0+117 +117-1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页岩气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J].
葛忠伟 ;
樊莉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3, 20 (06) :19-22+112
[2]   非常规天然气增产改造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方向 [J].
任闽燕 ;
姜汉桥 ;
李爱山 ;
张潦源 ;
周元龙 ;
邢振宇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3, 20 (02) :103-107+118
[3]   页岩气藏压裂支撑剂沉降及运移规律实验研究 [J].
温庆志 ;
翟恒立 ;
罗明良 ;
胡蓝霄 ;
黄越 ;
黄波 ;
李佳琦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2, 19 (06) :104-107+118
[4]   页岩气藏双重介质渗流模型研究 [J].
彭凯 ;
宁正福 ;
王桂丽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14 (01) :8-11+22
[5]   岩石蠕变模型研究进展及若干问题探讨 [J].
马珂 ;
宛新林 ;
贾伟风 ;
宛传虎 .
中国煤炭地质, 2011, 23 (10) :43-47
[6]   增产改造理念的重大变革——体积改造技术概论 [J].
吴奇 ;
胥云 ;
王腾飞 ;
王晓泉 .
天然气工业, 2011, 31 (04) :7-12+16+121
[7]   低渗透油藏支撑裂缝长期导流能力实验研究 [J].
温庆志 ;
张士诚 ;
李林地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2) :97-99+110
[8]   支撑剂嵌入对裂缝长期导流能力的影响研究 [J].
温庆志 ;
张士诚 ;
王雷 ;
刘永山 .
天然气工业, 2005, (05) :65-68+9
[9]   裂缝闭合规律研究及其对油气田开发的影响 [J].
刘向君 ;
刘战君 ;
李允 ;
练章华 .
天然气工业, 2004, (07) :39-41+134
[10]   影响变形介质气藏储层渗透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J].
杨满平 ;
王正茂 ;
李治平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5) :386-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