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钝化膜形成和破坏过程的原位ECSTM研究

被引:17
作者
胡艳玲
胡融刚
邵敏华
林昌健
不详
机构
[1] 厦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2] 厦门大学化学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厦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厦门
[4] 厦门
[5] 厦门 厦门大学化学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不锈钢; 扫描隧道显微技术; 电化学阻抗谱; 钝化; 点腐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G174.3 [腐蚀试验及设备];
学科分类号
080503 ;
摘要
利用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ECSTM),原位研究不同电位下不锈钢在 0.5M H2SO4十 0.02M NaCl溶液中表面形貌的动态行为,并讨论电位对不锈钢电化学阻抗谱(EIS)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锈钢在活化-钝化过渡区电位表面粗糙度最大;进入钝化区后,在钝化膜完整处,电位越高,表面粗糙度越小,钝化膜呈有序生长, 在钝化膜薄弱处.电位控制在0.2V时,钝化膜最为完整 在0.5V时,表面微点蚀坑开始萌生,电位为0.8V时,已有的微点蚀坑有所生长,不锈钢表面ECSTM形貌与电化学阻抗谱测量呈对应关系:电位为 0.2V时,表面钝化膜最为完整,阻抗最大;电位为 0.5V时,在钝化膜薄弱处萌生点蚀坑,钝化膜阻抗有所下降;电位为0.8V时,钝化膜完整处得到明显的整平,阻抗相比0.5V时明显提高,但由于已萌生的微点蚀坑开始生长,阻抗相比 0.2 V时仍有所降低。
引用
收藏
页码:965 / 97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扫描隧道显微镜在腐蚀电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J].
李瑛 ;
曹楚南 ;
林海潮 .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1998, (05) :36-41
[2]   不锈钢点腐蚀发生的早期过程Ⅱ.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研究 [J].
林昌健 ;
谢兆雄 ;
田昭武 .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1997, (04) :3-8
[3]   不锈钢点腐蚀发生的早期过程 Ⅰ.扫描微参比电极法研究 [J].
林昌健 ;
田昭武 .
物理化学学报 , 1987, (05) :479-484
[4]   18-8不锈钢在含Cl介质中钝化膜化学组份的特征 [J].
林昌健 ;
田昭武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85, (02) :117-125+161
[5]  
扫描隧道显微术及其应用[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白春礼编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