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云雾山草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分布特征

被引:33
作者
李金芬 [1 ]
程积民 [2 ]
刘伟 [2 ]
古晓林 [3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技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3] 宁夏固原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云雾山; 草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全氮; 分布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2 [草原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2007年11月28日-12月1日对云雾山4类天然草地,以及不同生长年限的人工紫花苜蓿(Medicago stativa L.)草地、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灌木、农田进行土壤有机碳、全氮分布分析,以期为该地区的草地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和减排温室气体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的排序为:天然草地(人工草地(灌木(农田。对0~40 cm土壤每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测定发现:除9年生人工苜蓿草地在20~30 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相对10~20 cm无降低外,其他均表现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依次降低。有机碳、全氮含量天然草地10~20,20~30,30~40 cm,以及5年、7年、9年人工草地土层之间差异水平基本达到显著水平。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其全氮含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人工草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随种植年限增长而增加,全氮含量增加程度大于有机碳。因此,云雾山天然草地有机碳、全氮含量最高,人工草地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也是碳氮积累的过程,农田含量最低,天然草地在碳氮储存方面发挥着更积极的作用。土壤有机碳、全氮在土壤表层(0~10 cm)含量最高,在云雾山地区通过退耕还草,加强植被恢复管理,有利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661 / 66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原理与技术.[M].戎郁萍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宁夏云雾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与管理文集.[M].宁夏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
[3]   九寨沟和黄龙自然保护区原始林与次生林土壤物理性质比较 [J].
庞学勇 ;
包维楷 ;
江元明 ;
王成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9, 15 (06) :768-773
[4]   高寒草甸土壤组分碳氮含量及草甸退化对组分碳氮的影响 [J].
王文颖 ;
王启基 ;
鲁子豫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5) :647-654
[5]   紫色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和全量氮磷钾含量状况 [J].
李东 ;
王子芳 ;
郑杰炳 ;
高明 .
土壤通报, 2009, 40 (02) :310-314
[6]   四川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J].
黄从德 ;
张健 ;
杨万勤 ;
张国庆 ;
王永军 .
生态学报, 2009, 29 (03) :1217-1225
[7]   苜蓿、无芒雀麦单播与混播对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影响 [J].
张永亮 ;
范富 ;
高凯 ;
冯静 ;
苏娜 .
草地学报, 2009, 17 (01) :22-26
[8]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黑土氮素含量变化特征 [J].
朱霞 ;
韩晓增 .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06) :843-847
[9]   喀斯特地区坡地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和δC值组成差异 [J].
刘涛泽 ;
刘丛强 ;
张伟 ;
涂成龙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8, (05) :115-118+124
[10]   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J].
郭彦军 ;
韩建国 .
草地学报, 2008, (04) :3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