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都市区人口空间发展的新特征与启示

被引:7
作者
郭敏 [1 ,2 ]
饶烨 [1 ]
于伟 [1 ]
宋金平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2]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农村发展中心
关键词
人口密度; 空间分布; 空间自相关; 郊区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2 [人口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摘要
采用统计分析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在第四、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乡镇街道数据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北京都市区2000年以来人口空间发展的新特征。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北京旧城区人口整体实现了正增长,改变了绝对数量不断下降的趋势,增加了人口疏解的难度。远郊区人口增速超过近郊,逐步演化为郊区化的主要承载空间,显示出远郊新城在集聚人口方面的吸引力。全局Moran指数显著为正且逐年减小,揭示人口的郊区化扩展,但2000以来这种趋势有所减弱。局部Moran指数揭示高-高类型集聚区以旧城区为中心逐步向外围扩展,新增的高-高类型区主要位于西北部和北部,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二环以内。低-低类型区分布于都市区的外围,并且向西部的门头沟区和西南部的房山区逐步集中。说明新时期北京都市区人口空间发展存在大范围的集聚和小范围的扩散两种趋势,即人口从都市区外围向近郊及远郊新城集聚,同时由旧城中心部分街道向外围扩散。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1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1984年以来北京零售业空间发展趋势与特征 [J].
于伟 ;
王恩儒 ;
宋金平 .
地理学报, 2012, 67 (08) :1098-1108
[2]   2000—2010年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与变动研究 [J].
倪娜 ;
易成栋 ;
高菠阳 .
城市发展研究, 2012, (06) :32-38
[3]   北京都市区人口—就业分布与空间结构演化 [J].
孙铁山 ;
王兰兰 ;
李国平 .
地理学报, 2012, 67 (06) :829-840
[4]   新郊区主义与美国郊区的密集化发展 [J].
于伟 ;
宋金平 ;
张萌 .
城市问题, 2011, (09) :80-84
[5]  
Simulation Analysis on Spatial Pattern of Urban Population in Shenyang City,China in Late 20th Century[J]. QIN Zhiqin1, 2, ZHANG Pingyu1 (1. 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o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angchun 130012, China;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1(01)
[6]   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聚与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区域密度函数的实证研究 [J].
孙铁山 ;
李国平 ;
卢明华 .
地理学报, 2009, 64 (08) :956-966
[7]   首尔人口限制和疏解策略对北京的启示 [J].
戚本超 ;
赵勇 .
城市发展研究, 2007, (04) :83-87
[8]   北京住宅郊区化与就业空间错位 [J].
宋金平 ;
王恩儒 ;
张文新 ;
彭萍 .
地理学报, 2007, (04) :387-396
[9]   近20年来北京都市区人口增长与分布 [J].
冯健 ;
周一星 .
地理学报, 2003, (06) :903-916
[10]   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化趋势 [J].
周一星 ;
孟延春 .
城市规划汇刊, 1998, (03) :22-2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