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田地质学的现状与发展战略

被引:29
作者
张泓 [1 ]
张群 [1 ]
曹代勇 [2 ]
李小彦 [1 ]
李贵红 [1 ]
黄文辉 [3 ]
冯宏 [1 ]
靳德武 [1 ]
张子敏 [4 ]
贾建称 [1 ]
石智军 [1 ]
邵龙义 [2 ]
程建远 [1 ]
汤达祯 [3 ]
姜在炳 [1 ]
机构
[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
[2] 中国矿业大学
[3] 中国地质大学
[4] 河南理工大学
关键词
煤田地质学; 现状; 前景; 发展战略;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在简略分析中国煤田地质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指出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未来5~20年的重大研究领域:①我国东部大型老矿区深层煤矿床与资源开发潜力;②新疆煤炭资源的区划单元与综合评价;③煤层气成藏动力学和有利区块优选以及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的一体化协同开发;④洁净煤、液化煤地质以及煤炭开发利用中的环境、健康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343 / 35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高煤级煤储层弹性自调节作用及其成藏效应 [J].
秦勇 ;
傅雪海 ;
吴财芳 ;
傅国友 ;
卜英英 .
科学通报, 2005, (S1) :82-86
[2]   淮南煤田次生生物成因与热成因混合型煤层气成藏动力学系统演化 [J].
张泓 ;
崔永君 ;
陶明信 ;
彭格林 ;
晋香兰 ;
李贵红 .
科学通报, 2005, (S1) :19-26
[3]   淮南煤田煤层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机制与地质模型研究 [J].
张泓 ;
王绳祖 ;
彭格林 ;
晋香兰 ;
李贵红 ;
郑玉柱 ;
李玉林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5, (04) :29-34
[4]   发展中的中国煤田地质学 [J].
张鹏飞 ;
邵龙义 ;
曹代勇 ;
肖文钊 ;
钟玲文 ;
赵峰华 ;
王延斌 ;
靳秀良 ;
陈明生 ;
李玉林 ;
潘振武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3, (06) :1-5
[5]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成藏动力学机制研究 [J].
叶建平 ;
武强 ;
叶贵钧 ;
陈春琳 ;
岳巍 ;
李红柱 ;
翟振荣 .
地质论评, 2002, (03) :319-323
[6]   盆地动力学与能源资源——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 [J].
李思田 .
地学前缘, 2000, (03) :1-9
[7]   中国的含煤岩系变形分区 [J].
曹代勇 ;
景玉龙 ;
邱广忠 ;
张德民 ;
王永 .
煤炭学报, 1998, (05) :3-8
[8]   煤古植物学:历史、现状与展望 [J].
张泓,沈光隆 .
地球科学进展, 1995, (02) :159-163
[9]  
中国煤岩图鉴..陈佩元;孙达三;丁丕训等著;.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
[10]  
深部煤炭资源及其开发地质条件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M].虎维岳; 何满潮; 主编.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