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PM10及其污染源中碳的同位素组成

被引:7
作者
张建强
王莹
彭林
白慧玲
牟玲
刘效峰
宋翀芳
机构
[1] 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有机碳; 元素碳; 总碳; 碳同位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31 [大气监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通过采集太原市PM10及其主要源(煤烟尘、机动车尾气尘、土壤风沙尘)样品,结合离线分步加热氧化法和同位素质谱仪测定了颗粒物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总碳(TC)的同位素组成,并探讨了太原市PM10中碳的来源.结果表明,太原市冬季、春季PM10中OC、EC和TC的碳同位素组成分别是-34.7‰、-23.5‰、-23.9‰和-30.5‰、-23.1‰、-23.9‰;煤烟尘中OC、EC和TC的碳同位素组成分别是-26.5‰、-23.2‰、-23.6‰,土壤风沙尘分别为-24.6‰、-14.1‰、-17.3‰,汽油车和柴油车尾气尘分别为-27.7‰、-25.5‰、-27.0‰和-25.7‰、-24.3‰、-24.8‰.EC和TC的同位素组成是区分土壤风沙尘较好的标识指标,TC的同位素组成是汽油车尾气尘较好的标识指标;利用二元复合计算公式结果显示土壤风沙尘中OC、EC占TC的百分含量分别为30%、70%;煤烟尘中OC、EC占TC的百分含量分别为11%、89%;汽油车尾气尘中OC、EC占TC的百分含量分别为78%、22%,柴油车尾气尘中OC、EC占TC的百分含量分别为36%、64%;太原市PM10中的TC和EC主要来源于煤烟尘,OC少部分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另外还有其他的重要贡献源.
引用
收藏
页码:968 / 97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天津秋冬季PM5碳组分化学特征与来源分析 [J].
霍静 ;
李彭辉 ;
韩斌 ;
陆炳 ;
丁潇 ;
白志鹏 ;
王斌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12) :1937-1942
[2]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and elemental carbon in PM2.5 in Xiamen,China[J]. Fuwang Zhang 1,2,Jinping Zhao 1,Jinsheng Chen 1,Ya Xu 1,2,Lingling Xu 1,2 1.Key Lab of Urban Environment and Health,Institute of Urban Environment,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Xiamen 361021,China.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1(08)
[3]   南京大气PM2.5中碳组分观测分析 [J].
陈魁 ;
银燕 ;
魏玉香 ;
杨卫芬 .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 (08) :1015-1020
[4]   天津市大气中PM10、PM2.5及其碳组分污染特征分析 [J].
吴琳 ;
冯银厂 ;
戴莉 ;
韩素琴 ;
朱坦 .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 (11) :1134-1139
[5]  
Th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Non-methane Hydrocarbons in atmosphere[J]. PENG Lin,ZHANG HuiMin,REN ZhaoFang,MU Ling,SHI RuiLiang,CHANG LiPing & LI Fan Key Laboratory of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Shanxi Province,Taiyuan 030024,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9(08)
[6]   杭州市大气PM2.5中有机碳元素碳的同位素组成 [J].
刘刚 ;
张旭贤 ;
滕卫林 ;
杨辉 .
科学通报, 2007, (16) :1935-1937
[7]  
北京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的关键活性组分及其来源[J]. 邵敏,付琳琳,刘莹,陆思华,张远航,唐孝炎.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1)
[8]   广州市夏季室内外PM2.5中有机碳、元素碳的分布特征 [J].
黄虹 ;
李顺诚 ;
曹军骥 ;
邹长伟 ;
陈新庚 ;
范绍佳 .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9) :1242-1249
[9]   大气颗粒物二重源解析技术的方法改进 [J].
郝明途 ;
侯万国 ;
屈小辉 ;
刘春博 .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02) :138-141
[10]   大气颗粒物二重源解析技术原理与应用 [J].
冯银厂 ;
白志鹏 ;
朱坦 .
环境科学, 2002, (S1) :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