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底泥再悬浮状态对磷平衡浓度的影响

被引:13
作者
李大鹏 [1 ]
黄勇 [2 ]
李伟光 [1 ]
机构
[1]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2]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关键词
磷平衡浓度; 磷形态; 吸附; 相关分析; 底泥再悬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2 [河流];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研究了河道底泥再悬浮状态下,底泥磷平衡浓度(EPC0)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底泥中不同形态磷与EPC0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底泥再悬浮可以促进上覆水中溶解性磷酸盐(SRP)向底泥迁移.与原底泥相比,底泥再悬浮预处理后,EPC0明显下降.EPC0在10d左右达到平衡状态(0.032mg/L),显著低于原底泥(0.059mg/L)与对照实验底泥(0.062mg/L).预处理后的EPC0与总磷(TP)、生物有效磷(BAP)、铁结合态磷(BD-P)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推测,与原底泥和对照实验底泥相比,底泥再悬浮状态下形成的形态磷的性质显著改变.
引用
收藏
页码:476 / 48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蓝藻死亡分解过程中胶体态磷、氮、有机碳的释放 [J].
孙小静 ;
秦伯强 ;
朱广伟 .
中国环境科学 , 2007, (03) :341-345
[2]  
底泥营养盐的释磷对富营养化湖泊的影响[J]. 杨荣敏,王传海,沈悦.污染防治技术. 2007(01)
[3]  
底泥营养盐的释磷对富营养化湖泊的影响[J]. 杨荣敏,王传海,沈悦.污染防治技术. 2007 (01)
[4]   太湖沉积物-水界面生源要素迁移机制及定量化——2.磷释放的热力学机制及源-汇转换 [J].
范成新 ;
张路 ;
包先明 ;
尤本胜 ;
钟继承 ;
王建军 ;
丁士明 .
湖泊科学, 2006, (03) :207-217
[5]   曝气复氧对富营养化水体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 [J].
林建伟 ;
朱志良 ;
赵建夫 .
生态环境, 2005, (06) :812-815
[6]   源头农业区不同类型水塘中水体沉积物磷吸附容量 [J].
付强 ;
尹澄清 ;
马允 .
环境科学, 2005, (04) :70-76
[7]  
Phosphorus fractiona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in Taihu Lake(China) sediments[J]. ZHOU Ai-min, WANG Dong-sheng*, TANG Hong-xiao (SKLEAC,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Chin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5(03)
[8]   底泥磷的吸附与释放研究进展 [J].
徐轶群 ;
熊慧欣 ;
赵秀兰 .
重庆环境科学, 2003, (11) :147-149
[9]   风浪作用下太湖悬浮态颗粒物中磷的动态释放估算 [J].
范成新 ;
张路 ;
秦伯强 ;
王苏民 ;
胡维平 ;
张琛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8) :760-768
[10]  
Variable selection for modelling effects of eutrophication on stream and river ecosystems[J] . Rebi C Nijboer,Piet F.M Verdonschot.Ecological Modelling . 200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