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和解在审判阶段的制度构建

被引:2
作者
杨飞雪
机构
[1]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
关键词
刑事和解; 被害人; 审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刑事和解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诉讼中的具体体现,基于其特殊的价值,我国检察机关开始进行试点与探索,而对于具有普遍意义的刑事和解在审判阶段的应用并没有推开。自诉案件和刑附民案件程序的启动本身就决定于被害人,这类案件的和解并非普遍意义上的刑事和解。就刑事和解在审判阶段应用的价值、程序设置的主要问题进行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程序设置的完善提出建议,以适用于审判实践。认为审判阶段进行刑事和解不仅提升了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刑事审判的功能发生变化,与过去靠"打"来稳定社会治安的作用完全不一样,能使司法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实现从有害正义到无害正义的进步,有利于社会和谐的构建。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8+84 +8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构建刑事和解制度探讨 [J].
诸葛旸 ;
陈丽玲 .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6, (06) :59-64
[2]   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刑事和解在中国的兴起 [J].
陈瑞华 .
中国法学, 2006, (05) :15-30
[3]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刑事和解——“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和解”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 [J].
黄京平 ;
甄贞 ;
刘凤岭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6, (05) :108-115
[4]   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与司法适用 [J].
陈光中 .
人民检察, 2006, (10) :5-7
[5]   刑事和解的价值构造及中国模式的构建 [J].
向朝阳 ;
马静华 .
中国法学, 2003, (06) :112-123
[6]   刑事和解制度论纲 [J].
马静华 .
政治与法律, 2003, (04) :114-123
[7]   西方国家刑事和解理论与实践介评 [J].
刘凌梅 .
现代法学, 2001, (01) :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