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陆面模式模拟土壤湿度廓线的对比研究

被引:12
作者
张述文
李得勤
邱崇践
机构
[1]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土壤湿度; 陆面模式; 差分格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 [土壤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针对不同陆面模式对土壤湿度方程求解方法以及对土壤分层结构的差异,本文选取了三类陆面模式(CLM,CABLE和ECMWF陆面模式)作比较研究。为了避免不同模式参数化方案引起的上边界误差,上边界采用固定蒸发率、入渗率和固定表层土壤湿度三类边界条件。土壤分层采用101层(细网格)和11层(粗网格)两种,并考虑土壤性质沿深度变化。结果表明:当土壤性质均匀时,求解的差别主要在第三类边界条件下CLM求出的水分入渗速度比其它两种快;改用粗网格后由于土壤深层厚度加大无法与细网格得出的土壤湿度廓线相重合。当土壤性质非均匀时,模拟结果间差别加大,只有ECMWF模式模拟的土壤湿度廓线是严格连续的。对于模式和上边界的不同组合,粗、细网格模拟结果间均方根偏差不一致。一般而言,CABLE模拟的偏差除第一类条件较小外,其它都是最大的。第二三类边界条件引起的偏差较大,第一类最小。上述结果提示我们,在比较不同陆面模式以及用观测资料来检验模拟结果时应充分考虑土壤分层及土壤性质非均匀性的可能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988 / 99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非均匀地表陆面过程参数化研究 [J].
陈斌 ;
丁裕国 ;
刘晶淼 ;
张耀存 .
高原气象, 2008, (05) :1172-1180
[2]   CLM3模拟的1979—2003年中国土壤湿度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可能响应 [J].
杜川利 ;
刘晓东 .
高原气象 , 2008, (03) :463-473
[3]   CoLM模式对青藏高原中部BJ站陆面过程的数值模拟 [J].
罗斯琼 ;
吕世华 ;
张宇 ;
胡泽勇 ;
马耀明 ;
李锁锁 ;
尚伦宇 .
高原气象, 2008, (02) :259-271
[4]   土壤湿度——一个跨季度降水预测中的重要因子及其应用探讨 [J].
郭维栋 ;
马柱国 ;
王会军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01) :20-28
[5]   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绿洲边界层特征的敏感性试验 [J].
罗斯琼 ;
陈世强 ;
吕世华 .
高原气象, 2005, (04) :471-477
[6]   推求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简单入渗法 I.理论分析 [J].
邵明安 ;
王全九 .
土壤学报, 2000, (01) :1-8
[7]   陆面过程实验和地气相互作用研究——从HEIFE到IMGRASS和GAME-Tibet/TIPEX [J].
王介民 .
高原气象, 1999, (03) :280-294
[8]  
陆面过程的物理、生化机理和参数化模型[M]. 气象出版社 , 孙菽芬编著, 2005
[9]  
Estimating the soil moisture profile by assimilating near-surface observations with the ensemble Kaiman filter (EnKF)[J] . Zhang Shuwen,Li Haorui,Zhang Weidong,Qiu Chongjian,Li Xin.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 2003 (6)
[10]  
Simulating sensitivity of soil moisture and evapotranspiration under heterogeneous soils and land uses[J] . Rezaul Mahmood,Kenneth G Hubbard.Journal of Hydrology . 200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