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黄化苗伤害诱导乙烯形成的一些性质

被引:6
作者
刘愚
吴有梅
李振国
董建国
余叔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
关键词
乙烯; 小麦黄化苗; 烯烃; ACC; 切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小麦黄化苗受伤后(切段)经过约15分钟滞后期,ACC和伤害诱导乙烯增加相平行,两者都能被AVG抑制。环己酰亚胺、DNP,KCN等能抑制诱导乙烯生成,自由基清除剂如抗坏血酸、没食子酸丙酯、苯甲酸钠,也有一定抑制作用,放线菌素D则没有作用。表明伤害诱导乙烯生成亦是遵循Met→SAM→ACC→乙烯途径,伤害刺激了ACC合成,导致乙烯增加。几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SDS,Tween,Triton及CTMA)都具有抑制作用。诱导乙烯的消失并不是由于ACC减少,也不是ACC转化为乙烯的能力下降,推测在伤害诱导乙烯生成和消失过程中,可能还有其它调节步骤或方式存在。
引用
收藏
页码:343 / 35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植物组织受伤后乙烯乙烷产生的时间进程——两种逆境乙烯的区分 [J].
刘愚 ;
李振国 ;
魏佩珩 ;
吴有梅 ;
余叔文 .
植物生理学报, 1982, (01) :81-89
[2]   表面活性剂与2,4-二硝基酚对小麦离体根的K+运转和盐呼吸的效应 [J].
焦新之 ;
冯秀香 ;
李琳 ;
倪晋山 .
植物生理学报, 1980, (02) :191-199
[3]   植物对二氧化硫的反应和抗性研究——Ⅲ.植物接触二氧化硫和应激乙烯的产生 [J].
李振国 ;
刘愚 ;
吴有梅 ;
余叔文 .
植物生理学报, 1980, (01) :47-55
[4]   WOUND ETHYLENE AND 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SYNTHASE IN RIPENING TOMATO FRUIT [J].
KENDE, H ;
BOLLER, T .
PLANTA, 1981, 151 (05) :476-481
[5]   RAPIDLY INDUCED ETHYLENE FORMATION AFTER WOUNDING IS CONTROLLED BY THE REGULATION OF 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 SYNTHESIS [J].
KONZE, JR ;
KWIATKOWSKI, GMK .
PLANTA, 1981, 151 (04) :327-330
[6]   AUXIN-INDUCED ETHYLENE BIOSYNTHESIS IN SUBAPICAL STEM SECTIONS OF ETIOLATED SEEDLINGS OF PISUM-SATIVUM-L [J].
JONES, JF ;
KENDE, H .
PLANTA, 1979, 146 (05) :649-656
[7]  
Watanabe.1978;Inhibition of ethylene production by osmotic shock. Further evidence for membrane control of ethylene production. Imaseki, H. A. 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