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地壳结构的Pb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

被引:45
作者
张宏飞
高山
张本仁
钟增球
贾望鲁
王林森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地壳结构; Pb同位素; 地球化学示踪; 大别山;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1.04.014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了大别山东部北大别变质杂岩、南大别变质杂岩和白垩纪花岗岩的全岩Pb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大别变质杂岩与南大别变质杂岩相比,前者以相对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为特征。按照Pb同位素组成在地壳垂向剖面上的变化模型,指出在大别山地壳垂向结构上,北大别变质杂岩应位于南大别变质杂岩之下。这一认识得到大别山不同构造岩石单元中产出的白垩纪花岗岩Pb同位素对岩浆源区示踪的有力支持,因此南大别超高压变质带是发育在北大别杂岩之上的一个构造岩片。这对进一步确定扬子克拉通向华北克拉通俯冲 碰撞的缝合线位置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95 / 40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大别山西部面理化含榴花岗岩锆石U-Pb年龄
    张宏飞
    钟增球
    高山
    张本仁
    李惠民
    [J]. 科学通报, 2001, (10) : 843 - 846
  • [2] 地质样品中40个微量、痕量、超痕量元素的ICP-MS分析研究
    胡圣虹
    陈爱芳
    林守麟
    袁洪林
    高山
    [J]. 地球科学, 2000, (02) : 186 - 190
  • [3] 大别超高压变质岩折返过程中的部分熔融作用
    钟增球
    张宏飞
    索书田
    游振东
    [J]. 地球科学, 1999, (04) : 393 - 399
  • [4] 大别山北部榴辉岩的发现及其岩相学特征
    徐树桐
    苏文
    刘怡灿
    王汝成
    江来利
    吴维平
    不详
    [J]. 科学通报 , 1999, (13) : 1452 - 1456
  • [5] 大别山-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研究的最新进展
    从柏林
    王清晨
    [J]. 科学通报, 1999, (11) : 1127 - 1141
  • [6] 大别造山带变质岩和花岗岩的钕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谢智,陈江峰,周泰禧,张巽
    [J]. 岩石学报, 1996, (03) : 401 - 408
  • [7] 苏鲁-大别山变质带岩石大地构造学
    翟明国
    从柏林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3) : 258 - 264
  • [8] 桐柏山-大别山花岗岩类地球化学[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李石, 1991
  • [9] Extensional deformation of post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and exhumation process of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Dabie massif, China[J] . Shutian Suo,Zengqiu Zhong,Zhendong You.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 200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