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青藏高原臭氧总量亏损的可能原因及其与对流层顶高度的联系

被引:14
作者
周顺武 [1 ]
杨双艳 [1 ,2 ]
张人禾 [2 ]
李慧 [1 ]
王美蓉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臭氧总量; 亏损; 动力抬升; 对流层顶高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1.33 [臭氧层];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基于总臭氧测绘光谱计TOMS和太阳向后紫外线散射仪SBUV结合得到的30年(1979-2008年)全球月平均臭氧总量资料,首先分析了近30年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上空臭氧总量的下降趋势,然后讨论了高原动力抬升作用对臭氧总量的影响,最后探讨了高原臭氧总量亏损与高原对流层顶高度的联系。结果表明,高原臭氧总量及其下降趋势均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差异,与同纬度非高原区相比,高原地区各月的臭氧总量均偏低,特别是在3-9月臭氧亏损严重;近30年高原地区臭氧总量在各季节均呈现出下降趋势,除了秋季外,其下降幅度均超过同纬度其他地区;春、夏季高原动力抬升有利于对流层低浓度的臭氧含量向平流层输送,从而导致高原臭氧总量的减少。近30年春、夏季高原臭氧总量亏损与夏季高原第二对流层顶高度的抬升存在着密切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471 / 147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利用卫星大气成分资料分析夏季亚洲季风区平流层-对流层输送特征 [J].
陈斌 ;
施晓晖 ;
徐祥德 ;
张胜军 .
高原气象 , 2011, (01) :65-73
[2]   青藏高原两类对流层顶高度的季节变化特征 [J].
周顺武 ;
杨双艳 ;
张人禾 ;
马振锋 .
大气科学学报, 2010, 33 (03) :307-314
[3]   青藏高原及附近区域穿越对流层顶的质量和臭氧通量研究 [J].
王卫国 ;
梁俊平 ;
王颢樾 ;
樊雯璇 .
高原气象 , 2010, (03) :554-562
[4]  
Air Temperature Change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Other Regions in the Same Latitudes and the Role of Ozone Depletion[J]. 张人禾,周顺武.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2009(03)
[5]   青藏高原上空气溶胶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臭氧的关系 [J].
周任君 ;
陈月娟 ;
毕云 ;
易明建 .
高原气象, 2008, (03) :500-508
[6]   我国臭氧总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J].
韦惠红 ;
郑有飞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3) :390-395
[7]   Study on Ozone Change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J].
周秀骥 ;
李维亮 ;
陈隆勋 ;
刘煜 .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2006, (02) :129-143
[8]   1998年青藏高原臭氧低值中心异常及其背景环流场的分析 [J].
周任君 ;
陈月娟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2) :169-174
[9]   青藏高原和伊朗高原上空臭氧变化特征及其与南亚高压的关系 [J].
周任君 ;
陈月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5, (06) :899-908
[10]   对流层顶变化对上对流层/下平流层臭氧分布的影响 [J].
李国辉 ;
吕达仁 ;
X.X.Tie .
空间科学学报, 2003, (04) :269-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