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 条
籼稻品种三黄占2号的稻瘟病持久抗性评价与遗传分析
被引:35
作者:
伍尚忠
朱小源
刘斌
杨祁云
张少红
H.Leung
机构:
[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国际水稻研究所广州,广州,广州,广州,广州,菲律宾马尼拉MCPOBox
来源: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持久抗性;
遗传;
基因标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籼稻三黄占2号在生产上种植10多年,表现了稳定持久的稻瘟病抗性。接种及多点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三黄占2号不仅对中国稻瘟病菌株有广谱抗性,而且对菲律宾稻瘟病菌株亦有高的抗性频率(98%)。在国际稻瘟病圃(IRBN)其叶瘟及穗瘟抗性相当或好于持久抗性品种OS6、Moroberekan和IR36。三黄占2号感病后,亦显示出高水平稻瘟病数量抗性。分析由三黄占2号与丽江新团黑谷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分离群体的抗病性,发现三黄占2号稻瘟病质量抗性是由多个主效基因控制的,其稻瘟病数量抗性是非小种专一的。应用候选抗性基因方法鉴定出3个质量抗性主效基因,5个与其数量抗性显著相关的防卫基因标记(P≤0.05)。结果表明,广谱的质量抗性与高水平的数量抗性的结合,使三黄占2号获得稳定持久的稻瘟病抗性。用回交法把三黄占2号的抗病性基因导入优质高产感病品种特籼占13号,获得与三黄占2号的抗病性相类似的BC3F3株系,分子标记辅助检测证明三黄占2号的主效基因及QTLs能较好地遗传给杂交后代。初步选出一些抗病性好及经济性状好的新抗病品系。
引用
收藏
页码:528 / 534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