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返乡流动人口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估

被引:3
作者
田小兵 [1 ,2 ]
姜晶梅 [1 ]
张孔来 [1 ]
吴汉奇 [2 ]
韩伟 [1 ]
机构
[1]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2] 川北医学院预防医学系
关键词
艾滋病; 干预; 效果评估; 农村流动人口; 农村社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2.9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从农村社区的角度(流出地),评估当前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整体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在流出地选择返乡流动人口450人,利用自制问卷调查了解其接受干预情况及艾滋病认知水平、态度和行为现状。[结果]57.5%的调查对象在流入地接受过艾滋病健康教育且艾滋病认知水平明显提高,但安全套经常使用率仅为9.7%,高危行为发生率达到24.8%;女性人群、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者接受干预的机会少;与未干预组比较,干预能明显提高流动人口对艾滋病传播途径(OR=2.07,P﹤0.01)和相关知识(OR=2.01,P﹤0.01)的掌握,但对艾滋病高危行为态度、安全套使用率以及高危行为的发生没有明显改变作用。[结论]目前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干预工作开展力度大,但针对性、合理性和效率有待调整。
引用
收藏
页码:941 / 944+950 +95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效果评价 [J].
史文雅 ;
白俊梅 ;
谢彧洋 .
中国健康教育, 2007, (10) :767-768+787
[2]   广州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 [J].
黄辉 ;
黄若楠 ;
杨瑞雪 ;
卢振光 .
中国健康教育, 2007, (05) :371-373
[3]   流动人口多种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的干预效果及知识遗忘的研究 [J].
陈潇潇 ;
卫平民 ;
黄明豪 ;
李小宁 ;
浦跃朴 .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02) :397-400
[4]   1985~2005年杭州市艾滋病疫情分析 [J].
陈树昶 ;
程洁 ;
丁建明 ;
罗艳 ;
许珂 ;
戴耀忠 ;
陈康凯 ;
陈卫永 ;
施世锋 .
疾病监测, 2006, (11) :574-576
[5]   流动人口不同方式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J].
李小宁 ;
陈连生 ;
陈潇潇 ;
卫平民 ;
张永青 ;
黄明豪 ;
陈斌 ;
王湘苏 ;
胡海霞 ;
杨国平 .
中国健康教育, 2006, (09) :650-653
[6]   流动务工妇女艾滋病访谈式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J].
裴泓波 ;
王燕玲 ;
蔡辉民 ;
关钊钰 ;
焦丹强 ;
薛莉 ;
徐颉哲 ;
屈燕 ;
胡晓斌 ;
高云波 ;
戴洪伟 ;
殷小娟 ;
贺琴 .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6, (04) :220-222
[7]   健康行为改变理论述评 [J].
林丹华 ;
方晓义 ;
李晓铭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04) :122-127
[8]   山东省HIV感染者中流动人口感染现况调查 [J].
刘传新 ;
苏生利 ;
傅继华 ;
康殿民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2, (01) :28-30
[9]   建筑工地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J].
傅小鲁 ;
贾勇 ;
欧志勇 ;
杨兰 ;
吴学庆 ;
吴德彬 .
现代预防医学, 2001, (04) :516-518
[10]  
HIV/AIDS-related sexual risk behaviors among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potential role of rural-to-urban migration. Xiaoming Li,Liying Zhang,Bonita Stantonet al. AIDS Education and Prevention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