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晴日蒙古高原半干旱荒漠草原地边界层结构的一次观测研究

被引:14
作者
岳平 [1 ]
牛生杰 [2 ]
张强 [1 ]
沈建国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3] 内蒙古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蒙古高原; 边界层特征; 低空急流; 逆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04 [近地面层气象学、近地面层大气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科技部公益专项"沙尘气溶胶辐射模型及气候环境生态效应研究"支持下,执行期间在二连浩特气象站用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和GTS1型数字式探空仪,于2006年4月24~25日对内蒙古高原半干旱荒漠化草原地区春季典型晴日边界层特征进行了加密探测。结果表明:二连浩特地区边界层的日变化大,对流边界层最大高度可以达到2000 m,超绝热层平均高度为270 m,夜间稳定边界层高度可达到900 m;白天在4000 m附近存在高空急流,最大风速达到29 m.s-1;夜间近地面层有东风急流,其高度在250 m左右,观测日低空急流最强时间是在23:00,风速达到16 m.s-1;边界层内湿度变化较大,呈现多层逆湿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757 / 76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综合研究 [J].
吕达仁 ;
陈佐忠 ;
陈家宜 ;
王庚辰 ;
季劲钧 ;
陈洪滨 ;
刘钟龄 .
气象学报, 2005, (05) :571-593
[2]   初夏敦煌荒漠戈壁大气边界结构特征的一次观测研究 [J].
张强 ;
卫国安 ;
侯平 .
高原气象, 2004, (05) :587-597
[3]   藏北那曲地区大气边界层特征分析 [J].
李茂善 ;
马耀明 ;
胡泽勇 ;
马伟强 ;
王介民 ;
OGINO Shin-ya .
高原气象, 2004, (05) :728-733
[4]   青藏高原地面-对流层系统的能量收支 [J].
沈志宝 ;
成天涛 ;
王可丽 .
高原气象, 2002, (06) :546-551
[5]   青藏高原北部的大气加热场特征 [J].
季国良 ;
顾本文 ;
吕兰芝 .
高原气象, 2002, (03) :238-242
[6]   大气边界层物理学的研究进展和面临的科学问题 [J].
张强 ;
胡隐樵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4) :526-532
[7]   黑河实验区非均匀地表能量通量的数值模拟 [J].
阎宇平 ;
王介民 ;
M.Menenti ;
苏中波 .
高原气象, 2001, (02) :132-139
[8]   强沙尘暴微气象特征和局地触发机制 [J].
胡隐樵 ;
光田宁 .
大气科学 , 1997, (05)
[9]   绿洲夜间“冷岛效应”的模拟研究 [J].
潘林林 ;
陈家宜 .
大气科学, 1997, (01) :40-49
[10]   强沙尘暴发展与干飑线——黑风暴形成的一个机理分析 [J].
胡隐樵 ;
光田宁 .
高原气象, 1996, (02) :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