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帽”黑客漏洞检测行为的法治化建议

被引:4
作者
楼叶 [1 ]
高文英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院
[2]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白帽”黑客; 网络安全; 漏洞检测; 漏洞平台; 法治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393.08 [];
学科分类号
0839 ; 1402 ;
摘要
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层面的重大安全问题,其中网络安全漏洞治理问题贯穿国家、社会与个人全体的法律利益,是实现国家层面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白帽"黑客作为自发对网络安全漏洞进行发掘检测的网络安全新兴力量,在网络安全漏洞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漏洞检测行为却往往因相关法律规定与行业规范不明晰而身处"灰色地带"。通过剖析"白帽"黑客主体的法律地位与漏洞发掘行为的法律属性,从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安全漏洞测试平台规范化、分级授权安全漏洞挖掘行为等方面,提出针对网络空间漏洞制度构造中"白帽"黑客自发性漏洞检测行为的法治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2017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综述 [J].
王小群 ;
丁丽 ;
李佳 ;
王适文 .
保密科学技术, 2018, (05) :4-11
[2]  
盘点:2017年国内外重大数据泄露事件[J]. 本刊编辑部.中国信息安全. 2018(03)
[3]   网络安全漏洞挖掘的法律规制研究 [J].
赵精武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9 (05) :24-32+129
[4]   安全漏洞发现的合法性边界:授权模式下的行为要素框架 [J].
黄道丽 ;
马民虎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7 (02) :67-75
[5]  
漏洞战争:“白帽子”法律之争[J]. 徐小康,汪文涛.方圆. 2016(21)
[6]   大数据时代数据犯罪的制裁思路 [J].
于志刚 ;
李源粒 .
中国社会科学, 2014, (10) :100-120+207
[7]   综述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威胁 [J].
黄维金 ;
刘凤昌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2) :78-80
[8]   欧洲委员会控制网络犯罪公约与国际刑法的新发展 [J].
周文 .
法学评论, 2002, (03) :79-87
[9]  
计算机系统安全漏洞研究[D]. 王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4
[10]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习近平.人民日报. 2017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