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成都黏土”粒度记录的约500kaBP的干旱化增强事件

被引:6
作者
杨胜利 [1 ]
方小敏 [1 ]
史正涛 [2 ]
宋春晖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盆地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2]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3]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成都黏土; 干旱化; 青藏高原; 粒度;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8.02.016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亚洲内陆干旱化是新生代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气候恶化的重要标志。对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成都黏土粒度记录的研究,及与黄土高原地区粒度记录的对比,表明该地区的粒度记录都在约500kaBP时发生了一次明显的粒度增大、粗颗粒含量增加的变化,表明东亚地区约500kaBP以来发生了一次明显的干旱化增强事件,推测青藏高原在中更新世强烈隆升进入冰冻圈,导致中下层西风环流显著分叉绕流以及随后的进一步强化,是亚洲内陆干旱化阶段性增强的重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成都平原红土堆积的风成成因证据 [J].
乔彦松 ;
赵志中 ;
李增悦 ;
王燕 ;
傅建利 ;
王书兵 ;
李朝柱 ;
姚海涛 ;
蒋复初 .
第四纪研究, 2007, (02) :286-294
[2]   亚洲大陆沙尘过程与北太平洋地区生物环境效应:以2001年4月中旬中亚特大沙尘暴为例 [J].
韩永翔 ;
奚晓霞 ;
方小敏 ;
宋连春 ;
杨胜利 .
科学通报, 2005, (23) :2649-2655
[3]   青藏高原沙尘特征与高原黄土堆积:以2003-03-04拉萨沙尘天气过程为例 [J].
方小敏 ;
韩永翔 ;
马金辉 ;
宋连春 ;
杨胜利 ;
张小曳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4, (11) :1084-1090
[4]   皖南风尘堆积-土壤序列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及其古环境意义 [J].
乔彦松 ;
郭正堂 ;
郝青振 ;
吴文祥 ;
姜文英 ;
袁宝印 ;
张仲石 ;
魏建晶 ;
赵华 .
科学通报, 2003, (13) :1465-1469
[5]   250kaBP前后中国北方干旱区的扩张及其原因 [J].
吴海斌 ;
郭正堂 ;
方小敏 ;
张家武 ;
陈发虎 .
科学通报, 2002, (17) :1341-1346
[6]   天山黄土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发育及北疆干旱化 [J].
方小敏 ;
史正涛 ;
杨胜利 ;
李吉均 ;
蒋平安 .
科学通报, 2002, (07) :540-545
[7]   也论成都粘土的成因 [J].
汪波 ;
聂前勇 ;
王运生 ;
张建永 .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2, (01) :54-56+64
[8]   最近7 Ma黄土高原风尘通量记录的亚洲内陆干旱化的历史和变率 [J].
孙有斌 ;
安芷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9) :769-776
[9]   昆仑山黄土与中国西部沙漠发育和高原隆升 [J].
方小敏 ;
吕连清 ;
杨胜利 ;
李吉均 ;
安芷生 ;
蒋平安 ;
陈秀玲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3) :177-184
[10]   祁连山东段沙沟河阶地的年代与成因 [J].
潘保田 ;
邬光剑 ;
王义祥 ;
刘志刚 ;
管清玉 .
科学通报, 2000, (24) :2669-2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