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造山带与相邻盆地间物质的横向迁移
被引:39
作者
:
牛树银,孙爱群,白文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地质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牛树银,孙爱群,白文吉
机构
:
[1]
河北地质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来源
:
地学前缘
|
1995年
/ 01期
关键词
:
地球动力学,隆拗作用,地壳物质横向迁移,盆-岭构造,拆离流变带;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
070904 ;
摘要
:
本文以太行山隆起与相邻华北断陷盆地为例,论述了在大陆岩石圈中造山带与相邻断陷盆地在地球动力学机制上是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体系。当软流圈受力产生波状起伏变形时,在软流圈和上地幔隆起上方,地壳发生减薄并裂陷;软流圈和上地幔拗陷上方,地壳变厚,由脉隆升。造山带遭受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的产物被搬运至相邻断陷盆地,并以逆冲推覆岩片、拆离滑脱构造体系向盆地扩展。断陷盆地的中下地壳物质,则在地幔上隆形成的地幔位势差、密度差和盆地扩张力的共同驱动下,沿向造山带缓倾的拆离滑脱变形带,向山根蠕动流动,以补充因地幔拗陷和山脉隆升造成的重力亏损,从而达到岩石圈四维空间物质的动态调整。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地学“开合律”及其在造山带研究中的意义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巍然
.
地质科技情报,
1992,
(03)
:5
-9
[2]
山西断陷带垂直形变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J].
王秀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西省地震局
王秀文
.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1,
(03)
:63
-68
[3]
华北北部断块构造及中下地壳的构造滑脱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郑炳华
;
马宗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马宗晋
.
中国地震,
1991,
(03)
:3
-12
[4]
试论华北地块中生代以来的盆—山运动
[J].
白文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白文吉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经绥
;
胡旭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胡旭峰
.
中国区域地质,
1991,
(04)
:356
-365
[5]
论中国大陆岩石圈构造的基本特征
[J].
任纪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
任纪舜
.
中国区域地质,
1991,
(04)
:289
-293
[6]
对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及西藏高原隆升史的讨论
[J].
白文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白文吉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经绥
.
中国区域地质,
1988,
(04)
:74
-80+73
[7]
平衡剖面及其地质意义
[J].
宋鸿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宋鸿林
.
地质科技情报,
1985,
(01)
:18
-28
[8]
论滑覆及岩石圈内多层次滑脱构造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杏垣
;
索书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武汉地质学院,
索书田
.
地质学报,
1984,
(03)
:205
-213
[9]
地洼学说的新进展[M]. 科学出版社 , 陈国达著, 1992
[10]
鄂尔多斯周缘活动断裂系[M]. 地震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编, 1988
←
1
2
→
共 11 条
[1]
地学“开合律”及其在造山带研究中的意义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巍然
.
地质科技情报,
1992,
(03)
:5
-9
[2]
山西断陷带垂直形变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J].
王秀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西省地震局
王秀文
.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1,
(03)
:63
-68
[3]
华北北部断块构造及中下地壳的构造滑脱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郑炳华
;
马宗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马宗晋
.
中国地震,
1991,
(03)
:3
-12
[4]
试论华北地块中生代以来的盆—山运动
[J].
白文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白文吉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经绥
;
胡旭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胡旭峰
.
中国区域地质,
1991,
(04)
:356
-365
[5]
论中国大陆岩石圈构造的基本特征
[J].
任纪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
任纪舜
.
中国区域地质,
1991,
(04)
:289
-293
[6]
对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及西藏高原隆升史的讨论
[J].
白文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白文吉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经绥
.
中国区域地质,
1988,
(04)
:74
-80+73
[7]
平衡剖面及其地质意义
[J].
宋鸿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宋鸿林
.
地质科技情报,
1985,
(01)
:18
-28
[8]
论滑覆及岩石圈内多层次滑脱构造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杏垣
;
索书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武汉地质学院,
索书田
.
地质学报,
1984,
(03)
:205
-213
[9]
地洼学说的新进展[M]. 科学出版社 , 陈国达著, 1992
[10]
鄂尔多斯周缘活动断裂系[M]. 地震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编, 1988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