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论纲

被引:70
作者
冯建军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关键词
自然生命; 精神生命; 社会生命; 教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02 [教育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人是三重生命的统一体 :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以此为据 ,全人的教育是由自然生命的教育、精神生命的教育和社会生命的教育构成的一个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开放的复杂教育系统。“全人教育”理念的论证 ,既超越了以往所提出的“全面发展教育”和“完满人格教育”的“不全面性” ,具有全面性 ;又超越了以往对人的教育的一种工具性理解 ,具有生命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论教育与天性 [J].
刘晓东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4) :69-75
[2]  
德性与教化.[M].金生鈜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3]  
生存哲学.[M].张曙光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4]  
蒂里希选集.[M].(美)P.蒂里希(PaulTillich)著;何光沪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9,
[5]  
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M].朱小蔓;梅仲荪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6]  
美学意识形态.[M].(英)特里·伊格尔顿(TerryEagleton)著;王杰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7]  
形而上学导论.[M].(德)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著;熊伟;王庆节译;.商务印书馆.1996,
[8]  
西方教育思想史.[M].单中惠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9]  
人是谁.[M].(美)A.J.赫舍尔(A.J.Heschel)著;隗仁莲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10]  
明日之学校.[M].(美)杜威著;朱经农;潘梓年译;.商务印书馆.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