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鼠兔冷驯化和脱冷驯化中的产热变化

被引:24
作者
柳劲松
李庆芬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北京现通讯地址:齐齐哈尔师范学院生物学系,齐齐哈尔,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北京
关键词
高原鼠兔; 冷驯化; 脱冷驯化; 褐色脂肪组织; 产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本文探讨了冷驯化(5℃)和脱冷驯化(23℃)对高原鼠兔代谢产热的影响。在冷驯化中,鼠 兔的静止代谢率(RMR)逐渐增加,血清T3/T4比率上升,肝线粒体状态3呼吸明显增加,线粒 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激活,而肝脏线粒体蛋白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在脱冷驯化中,鼠兔的RMR明 显降低,血清 T3/T4比率下降。表明冷激活肝线粒体呼吸(通过 T3/T4调控)是 RMR增加的细胞学机制之一。鼠兔的非颤抖性产热(NST),褐色脂肪组织(BAT)线粒体蛋白含量在冷驯化中明显增加,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力显著升高;而在脱冷过程中,NST和BAT线粒体蛋白含量明显下 降,表明BAT是冷驯化中形成NST的重要器官。高原鼠兔通过RMR与NST的调节,维持恒定 的体温,是对高原地区气温变化的适应性对策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377 / 38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大鼠恒温能力和产热的胎后发育 [J].
李庆芬 ;
蔡兵 ;
黄晨西 ;
孙儒泳 .
动物学报, 1992, (01) :87-94
[2]   小哺乳动物在高寒环境中的生存对策Ⅱ——高原鼠兔和根田鼠非颤抖性产热(NST)的季节性变化 [J].
王德华 ;
王祖望 .
兽类学报, 1990, (01) :40-53
[3]   高原鼠兔和中华鼢鼠气体代谢的研究 [J].
王祖望 ;
曾缙祥 ;
韩永才 .
动物学报, 1979, (01) :75-85
[4]  
Sources of heat during 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 in Djungarian hamsters: a dominant role of brown adipose tissue during cold adaptation[J] . Gerhard Heldmaier,Astrid Buchberger.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B . 198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