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近地面臭氧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18
作者
陈玲 [1 ]
夏冬 [1 ]
贾志宏 [2 ]
李菲 [3 ]
邓雪娇 [3 ]
谭浩波 [3 ]
机构
[1] 东莞市气象局
[2] 中国气象局
[3]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
大气探测; 近地面臭氧; 质量浓度特征; 季节变化; 光化学污染; 东莞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12.293 [臭氧层探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2007年11月~2008年10月臭氧连续自动监测数据,分析东莞市近地面臭氧质量浓度的频率分布、日变化、季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臭氧小时平均质量浓度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级标准的频率仅为0.95%,说明目前东莞市的臭氧符合国家2级标准,达标率99.05%;臭氧质量浓度在1d中呈明显的单峰型变化规律,14:00左右达到日最高值;臭氧质量浓度呈现出夏季最低,秋季最高的季节变化特征。分析臭氧质量浓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后发现,当臭氧质量浓度较低时,气温、相对湿度和日照与臭氧的变化关系密切;当臭氧质量浓度较高时,气温等气象因子与臭氧质量浓度的变化关系不密切。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1+63 +6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桂林市城郊PM10浓度变化监测分析 [J].
蒋珍姣 ;
龙凤翔 ;
廖雪萍 ;
张捷军 ;
李艳玉 .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8, (01) :51-54
[2]   南宁市PM10浓度与气象条件分析 [J].
莫雨淳 ;
郑凤琴 ;
廖国莲 .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8, (01) :55-56+77
[3]   2001年合肥上空大气臭氧的分布特征分析 [J].
胡顺星 ;
葛战旗 ;
阎顺生 ;
胡欢陵 .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07, (02) :110-113
[4]   大城市气溶胶对光化辐射通量及臭氧的影响研究(Ⅱ)——数值试验分析 [J].
邓雪娇 ;
铁学熙 ;
吴兑 ;
毕雪岩 ;
谭浩波 ;
李菲 ;
蒋承霖 ;
夏冬 .
广东气象, 2006, (04) :5-11
[5]   济南市区近地面臭氧浓度变化特征 [J].
殷永泉 ;
单文坡 ;
纪霞 ;
由丽娜 ;
苏元成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6, (10) :49-51+118
[6]   大城市气溶胶对光化辐射通量及臭氧的影响研究(Ⅰ)——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观测事实述评 [J].
邓雪娇 ;
吴兑 ;
铁学熙 ;
李菲 ;
谭浩波 ;
毕雪岩 .
广东气象, 2006, (03) :10-17
[7]   上甸子本底站地面臭氧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J].
刘洁 ;
张小玲 ;
张晓春 ;
汤洁 .
环境科学研究, 2006, (04) :19-25
[8]   长江三角洲地区臭氧生成过程分析 [J].
胡建林 ;
张远航 .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02) :13-18
[9]   城市臭氧浓度分布特征 [J].
殷永泉 ;
李昌梅 ;
马桂霞 ;
崔兆杰 .
环境科学, 2004, (06) :16-20
[10]   临安秋季近地层臭氧的形成及其前体物特征 [J].
朱彬 ;
王韬 ;
倪东鸿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4, (02) :18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