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来源氮素配合施用提高东北春玉米氮素利用与改善土壤肥力的可持续性研究

被引:13
作者
姜慧敏 [1 ]
郭俊娒 [2 ]
刘晓 [1 ]
乔少卿 [3 ]
张雪凌 [4 ]
郭康莉 [1 ]
张建峰 [1 ]
杨俊诚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4]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生物炭; N2O排放; 玉米; 氮肥利用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对东北春玉米氮素利用和土壤肥效的影响,为氮素养分持续高效利用和培肥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2015年连续三年在东北典型春玉米种植区开展田间定位试验,在相同磷钾肥施用前提下,试验设4个处理:1)50%玉米秸秆氮(N0);2)100%速效氮165 kg/hm2(N1);3)60%速效氮+20%有机肥氮+20%缓释氮,施氮量165 kg/hm2(N2);4)N2+生物炭,生物炭量相当于50%玉米秸秆(N3)。收获期测定耕层土壤基本理化指标、作物产量及氮素利用率、基肥和追肥后土壤N2O排放量。【结果】1)三年玉米平均产量N1、N2和N3处理分别比N0处理显著增加了62.7%、67.7%和80.1%(P<0.05);N2和N3处理分别比N1处理增产3.0%和10.7%;N3处理玉米产量可持续性指数(SYI)最高,产量可持续性最好。2)与N1处理相比,2013年和2014年累计化肥氮利用率N2和N3处理分别增加了8.4%和12.7%、10.2%和15.5%,2015年分别显著增加了8.4%和12.7%(P<0.05)。N2和N3处理累计化肥氮利用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且N3处理增加幅度大于N2处理,说明N3处理氮肥的后效更加明显。3)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N2O累积排放量(P<0.05),N3处理较N1处理显著降低了53.2%;4)N3处理的综合土壤肥力指数(IFI)最高,N3处理在农学、土壤肥力和环境效应评价中最优。【结论】在总氮施用量不变的前提下,以添加适宜比例生物炭、有机肥和缓释氮肥替代部分速效化肥氮,可协同实现东北春玉米持续稳产、氮素养分持续高效利用和土壤肥力的可持续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933 / 94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长期有机无机配施黑土土壤有机碳对农田基础地力提升的影响 [J].
查燕 ;
武雪萍 ;
张会民 ;
蔡典雄 ;
朱平 ;
高洪军 .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 (23) :4649-4659
[2]   玉米秸秆炭还田对黑土土壤肥力特性和氮素农学效应的影响 [J].
郭俊娒 ;
姜慧敏 ;
张建峰 ;
李玲玲 ;
张水勤 ;
谢义琴 ;
李先 ;
刘晓 ;
周贵宇 ;
杨俊诚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 22 (01) :67-75
[3]   不同施氮处理下旱作农田土壤CH4、N2O气体排放特征研究 [J].
王旭燕 ;
张仁陟 ;
蔡立群 ;
Stephen Yeboah ;
罗珠珠 ;
李玲玲 ;
谢军红 .
环境科学学报, 2015, 35 (11) :3655-3661
[4]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多年定位试验中作物氮肥利用率计算方法探讨[J]. 杨宪龙,路永莉,李茹,同延安.应用生态学报. 2014(12)
[5]  
猪粪化肥配施对双季稻田CH4和N2O排放及其全球增温潜势的影响[J]. 王聪,沈健林,郑亮,刘杰云,秦红灵,李勇,吴金水.环境科学. 2014(08)
[6]   控释氮用量及生物炭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J].
冯爱青 ;
张民 ;
路艳艳 ;
杨杰 ;
田晓飞 ;
赵燕汝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4, (02) :159-164
[7]   生物炭对土壤N2O排放特征影响的研究进展 [J].
李飞跃 ;
汪建飞 .
土壤通报, 2013, 44 (04) :1005-1009
[8]   东北地区玉米施肥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J].
王丹 .
农业科技通讯, 2013, (07) :201-203
[9]   等氮量投入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J].
张秀芝 ;
高洪军 ;
彭畅 ;
李强 ;
朱平 .
玉米科学, 2012, 20 (06) :123-127
[10]   肥料运筹对晚稻产量及根系和叶片衰老进程的影响 [J].
陈明 ;
黄庆海 ;
余喜初 ;
徐小林 ;
叶会财 ;
李大明 .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 (33) :13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