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我国西南地区物种多样性保护效果
被引:13
作者:
韩冰
[1
]
欧阳志云
[1
]
徐卫华
[1
]
肖静
[1
]
蒋明康
[2
]
王智
[2
]
秦卫华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
西南地区;
保护效果;
物种;
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6 [保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90705 ;
摘要:
通过选取比较重要的40处自然保护区,对我国西南地区自然保护区的物种保护效果进行了研究,以期对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与管理提供一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通过回归分析发现,随着自然保护区的增加,受保护的野生动物(植物)物种总数呈现对数增长的趋势,由此得到西南地区受保护的野生脊椎动物物种总数为2426种,为我国野生脊椎动物物种总数6347种的38.2%;西南地区受保护的野生高等植物物种总数为20965种,是我国野生高等植物物种总数30000多种的近70%。我国西南地区在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为150万hm2以下时,受保护的动物(植物)物种总数与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呈现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当总面积大于150万hm2时,受保护的动物(植物)物种总数增加不明显,因此要增建扩建自然保护区,应从保护珍稀濒危野生物种的角度考虑。在我国西南地区自然保护区中,得到保护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共119种,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总数的46.3%,其中保护的1级保护动物42种,保护比例为43.8%,保护的2级保护动物77种,保护比例为47.8%;得到保护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共138种,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总数的54.3%,其中保护的1级保护植物29种,保护比例为56.9%,保护的2级保护植物109种,保护比例为53.7%。
引用
收藏
页码:4589 / 4593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