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灾害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以青川、平武和茂县为例

被引:25
作者
张春敏
王根绪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生态系统;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6.03 [];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利用Landsat-TM/CBERS遥感数据和1∶25万高程数据,分析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前、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为了研究地震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定量对比分析了重灾区青川、平武和茂县主要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特征,计算不同坡度和坡向影响下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变化。得出以下结果:(1)地震后造成区域内有林地、草地和耕地面积减少;疏林地面积增加。有林地、草地和耕地分别减少了92.09、46.98km2和30.81km2;疏林地增加了98.81km2。(2)研究区自然和耕地生态系统受地震影响明显。通过对3县自然和农田生态系统分析,青川林地、草地和耕地生态影响最严重;平武和茂县也存在不同程度影响。(3)在不同的坡度下,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在>35°坡度段受地震影响面积变化最大,依次是0~8°、15~25°、8~15°和25~35°坡段。这与震后诱发的崩塌、滑坡、水土流失等次生灾害,促使大量覆被携带山体、岩石整体或局部的、不规则的运动有关。在不同坡向下,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在半阴坡坡向受地震影响面积变化最大,其次是半阳坡、阴坡和阳坡;这与区域内不同坡向上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优势度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5833 / 584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1]  
中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刘纪远主编, 1996
[12]   黑河中游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水资源生态环境安全分析 [J].
张济世 ;
康尔泗 ;
赵爱芬 ;
蓝永超 ;
陈仁升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2) :207-213
[13]   LUCC研究的最新进展评述 [J].
陈百明 ;
刘新卫 ;
杨红 .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01) :22-29
[14]   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过程 [J].
罗格平 ;
周成虎 ;
陈曦 .
地理学报, 2003, (01) :63-72
[15]   西藏易贡滑坡堰塞湖的卫星遥感监测方法初探 [J].
吕杰堂 ;
王治华 ;
周成虎 .
地球学报, 2002, (04) :363-368
[16]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GIS空间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J].
朱会义 ;
何书金 ;
张明 .
地理科学进展, 2001, (02) :104-110
[17]   干旱荒漠绿洲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受水资源条件的影响分析 [J].
王根绪 ;
程国栋 .
生态学报, 2000, (03) :363-368
[18]   景观生态学——概念与理论 [J].
邬建国 .
生态学杂志, 2000, (01) :42-52
[19]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J].
郭旭东 ;
陈利顶 ;
傅伯杰 .
环境科学进展, 1999, (06) :66-75
[20]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延安市羊圈沟流域为例 [J].
傅伯杰 ;
陈利顶 ;
马克明 .
地理学报, 1999, (03) :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