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洞性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对策——以塔河油田主体开发区奥陶系油气藏为例

被引:26
作者
陈志海 [1 ]
刘常红 [1 ]
杨坚 [2 ]
黄广涛 [1 ]
鲁新便 [2 ]
机构
[1] 不详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 岩溶; 开发对策; 开发实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是典型的古岩溶缝洞性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初期采取滚动勘探开发模式、分批次动用储量、“点、线、面”复合直井井网控制储量、以地震属性的提取与分析为主的储层预测与识别技术、深度酸压和侧钻水平井等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使开发井建产成功率由不足60%提高到85%以上,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突破5×108t,油田年产量达到350×104t。随着开发进程的深入,对缝洞储集体的识别精度不够,缝洞性油藏储量的可信度低,开发中后期缺乏提高采收率和单井产能的对策等方面影响了开发效果的进一步提高。为此,下步的开发工作中应采取以下措施:1)以动用储量或可采储量作为开发方案编制或调整的依据;2)用直井加水平井的复合井网增加对储量的控制;3)重新划分开发单元;4)采用单井控制储量规模确定合理开发井数;5)以合理生产压差确定单井配产。
引用
收藏
页码:623 / 62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的生成[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张水昌等著, 2004
[12]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李培廉等编著, 2003
[13]  
碳酸盐岩潜山油田开发[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柏松章等著, 1996
[14]  
裂缝油藏工程基础[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法)范高尔夫-拉特(Vangolf-racht,T.D.)著, 1989
[15]  
华北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开发[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华北石油勘探开发设计研究院编著, 1985
[16]  
Reservoir geochemistry of Stockstadt oilfield: compositional heterogeneities reflecting accumulation history and multiple source input. Hillebrand T, Leythaeuser D. Organic Geochemistry . 1992
[17]   新疆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特征 [J].
张希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5) :17-22+15
[18]   塔河油田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张抗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2) :24-28+36
[19]   石西油田流体分布规律及含油性评价 [J].
阿布力米提 ;
王屿涛 ;
蒋少斌 .
沉积学报, 1997, (02) :155-159
[20]   高升油田储层流体非均质性研究 [J].
黄海平 ;
卢松年 .
地球科学, 1996, (01) :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