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炸荚性研究进展

被引:10
作者
孙东凤
康玉凡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关键词
大豆; 炸荚性; 观测方法; 抗炸荚基因; 减损措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炸荚是大豆的一种自然属性,在作为芽用的小粒大豆中炸荚现象尤为普遍。炸荚严重影响大豆的收获与产量。该文在剖析大豆荚的形态微观组织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大豆炸荚的类型及其观测方法,对大豆抗炸荚基因的分子标记技术和炸荚的农艺减损措施等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从生理生化机制、农艺性状与炸荚的相关性和转基因技术等方面展望了大豆炸荚性的研究前景,为进一步研究大豆炸荚性提供理论借鉴与技术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030 / 103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高产优质耐密植栽培特用小粒大豆品种合农58号的选育 [J].
王志新 ;
郭泰 ;
吴秀红 ;
郑伟 ;
刘忠堂 ;
刘国民 ;
韩士丰 .
中国种业, 2010, (06) :55-56
[2]   浅谈如何减少大豆联合收获损失 [J].
徐金彪 ;
张成 .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0, (01) :62-62
[3]   大豆联合收获机械的研究 [J].
陈海霞 .
农村牧区机械化, 2009, (02) :4-5
[4]   秋季大豆收获和土壤耕作技术要点 [J].
刘忠堂 .
大豆通报, 2006, (05) :33-34
[5]   减少大豆收获损失的措施 [J].
胡军 ;
刘广伟 ;
杨秀英 .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06, (04) :88-88
[6]   黄淮流域主栽大豆品种炸荚性研究 [J].
张跃进 ;
马赛斐 ;
高启云 ;
罗家传 .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06) :56-59
[7]   大豆种间杂交新品种龙小粒豆一号的选育 [J].
林红 ;
来永才 ;
齐宁 ;
杨雪峰 ;
姚振纯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3, (04) :46-48
[8]   黄淮流域大豆炸荚性初步分析 [J].
彭玉华 ;
袁建中 ;
杨国保 .
大豆科学, 1991, (04) :285-290
[9]   日本北海道大豆抗裂荚性育种 [J].
胡立成 .
世界农业, 1991, (01) :21-22
[10]   大豆野生资源在育种中的应用 [J].
王荣昌 ;
张春文 .
世界农业, 1986, (02)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