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秦岭凤县八方山—八卦庙Pb—Zn与Au矿化的共生/共存关系研究

被引:14
作者
李强 [1 ]
薛春纪 [2 ]
刘淑文 [1 ]
王晓虎 [1 ]
机构
[1] 长安大学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国土资源部开放实验室,资源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南秦岭; 铅锌矿; 金矿; 流体特征; 共生关系;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7.01.009
中图分类号
P611 [矿床成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南秦岭晚古生代凤县—太白盆地是在扬子地台北缘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发展起来的具裂陷性质的盆地,处在秦岭微板块当中,在盆地内既产有八卦庙超大型金矿也产有八方山—二里河大型铅锌矿床,是铅锌与金矿床共生/共存的一个典型地区。两种矿床在地质背景、产出层位和成矿特征等方面具有某些关联,铅锌矿层产在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变泥质岩过渡层位的铁白云石—钠长石—硅质热水沉积岩系中,金矿体位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底部,由含石英细脉多期变形的蚀变钠长石、铁白云石粉砂岩等热水沉积岩系构成。硅同位素组成反映金矿床中存在两类不同来源的硅,一类是钠长石岩和顺层石英细脉的硅同位素组成(δ30Si=-0.40‰~-0.32‰),与铅锌含矿层中硅质岩的硅同位素组成相似,硅质与热水沉积作用相关,另一类是金矿体中的穿层石英脉,其硅同位素反映硅来自晚期岩浆流体;铅锌矿床硫化物中硫同位素(δ34S=6.03‰~16.88‰)反映硫主要来自海底热水沉积,形成于盆地早期开放体系;金矿石中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δ34S=4.10‰~15.40‰)反映硫主要为地层硫,形成于盆地晚期半封闭—封闭体系;铅同位素组成反映盆地内由西坝岩体泥盆系地层铅锌矿石金矿石铅同位素演化有幔源成分减少,壳源成分增加的趋势;氢、氧同位素数据揭示出铅锌矿成矿流体中的水来自于大气降水,金矿则具多源性,包括岩浆水、大气降水和变质水。研究认为泥盆纪海底热水沉积作用形成了铅锌矿层的主体,也使金(银、铜)在热水沉积岩系中明显富集,而中生代造山过程中的构造—流体作用使金矿体定位。金与铅锌的共生/共存关系,受控于这种成矿地质过程及流体化学、物理化学演化。金与铅锌的这种时空关系可作为已知矿床深部勘查和外围找矿的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西秦岭泥盆系Au背景值的确定、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J].
冯建忠 ;
汪东波 ;
王学明 .
中国地质, 2005, (01) :100-106
[2]   凤县八卦庙特大型金矿热水沉积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J].
韦龙明 ;
林锦富 ;
吴烈善 .
地质学报, 2004, (06) :829-835
[3]   甘肃西成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J].
田继孝 .
黄金, 2004, (05) :8-11
[4]   陕西八卦庙金矿脆-韧性剪切带控矿特征及成矿构造动力学机制 [J].
冯建忠 ;
邵世才 ;
汪东波 ;
王学明 ;
马治国 .
中国地质, 2002, (01) :58-66
[5]   陕西八卦庙金矿钠长石的成因 [J].
王学明 ;
汪东波 ;
邵世才 ;
冯建忠 ;
陈梦熊 .
矿床地质, 2001, (03) :223-228
[6]   金与铅锌矿化的时空关系及应用 [J].
汪东波 ;
邵世才 ;
刘国平 ;
徐勇 .
矿床地质, 2001, (01) :78-85
[7]   南秦岭三个典型金矿床的Ar-Ar年代及其地质意义 [J].
邵世才 ;
汪东波 .
地质学报, 2001, (01) :106-110
[8]   矿物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J].
郑永飞 ;
徐宝龙 ;
周根陶 .
地学前缘, 2000, (02) :299-320
[9]   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构造-矿物-地球化学 [J].
方维萱 ;
黄转莹 ;
刘方杰 .
矿物学报, 2000, (02) :121-127
[10]   陕西八卦庙特大型金矿床成矿机理 [J].
刘方杰 ;
贾润幸 ;
郭健 .
西北地质科学, 2000, (01) :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