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群区域经济差异、动态演变与收敛性——基于十大城市群夜间灯光数据的研究

被引:25
作者
斯丽娟 [1 ,2 ]
王超群 [2 ]
机构
[1] 兰州大学绿色金融研究院
[2]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城市群; 区域经济差异; 动态演变; 收敛性; 夜间灯光数据;
D O I
10.19626/j.cnki.cn31-1163/f.2021.10.005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随着城市群逐渐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形态的空间主体,探讨其差异性与趋同性对于推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利用2000-2018年十大城市群的夜间灯光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考察我国城市群区域经济差异及动态演变,并引入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收敛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群区域差异在不断缩小,城市群间差异是导致我国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演变趋势大致可分为逐渐扩大、先扩大后缩小两种类型;城市群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位于高-高集聚中,而辽中南、长江中游、中原、成渝、关中平原城市群位于低-低集聚中;城市群总体和各城市群均存在明显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外商投资、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对城市群经济收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工业化水平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因此需要在城市群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之间寻求"平衡博弈",建立发挥比较优势的区域协调机制和"多点多极支撑"区域发展格局,提升城市群经济开放能力、人力资本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52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区域扶贫质量测度及其时空演变——基于贫困县夜间灯光数据的研究 [J].
斯丽娟 ;
王超群 .
宏观质量研究, 2020, 8 (06) :28-38
[2]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收敛的时空演进特征 [J].
董雪兵 ;
池若楠 .
经济地理, 2020, 40 (10) :11-21
[3]   中国三大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J].
田凤平 ;
秦瑾龙 ;
杨科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1, 41 (07) :1709-1721
[4]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夜间灯光数据 [J].
陈梦根 ;
张帅 .
统计研究, 2020, 37 (06) :40-54
[5]   “十四五”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展望 [J].
李兰冰 ;
刘秉镰 .
管理世界, 2020, 36 (05) :36-51+8
[6]   2001—2016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经济的区域差异演变 [J].
闫涛 ;
张晓平 ;
陈浩 ;
李润奎 .
经济地理, 2019, 39 (12) :11-20
[7]   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差异演变及影响因素——基于多源灯光数据的比较研究 [J].
晁静 ;
赵新正 ;
李同昇 ;
青雨馨 .
经济地理, 2019, 39 (05) :92-100
[8]   区域经济差距的形成动因、演变路径和发展趋势——基于技术引进视角的研究 [J].
唐兆涵 ;
陈璋 .
上海经济研究, 2019, (02) :46-57
[9]   城市群绿色TFP增长的空间协同性测度及经济政策选择 [J].
陈明华 ;
仲崇阳 ;
张晓萌 ;
刘玉鑫 .
宏观经济研究, 2018, (02) :126-139
[10]   中国城市群发展的空间差异及溢出效应研究——基于1992—2013年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考察 [J].
刘华军 ;
裴延峰 ;
贾文星 .
财贸研究, 2017, 28 (11)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