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原油的含氮化合物判断东营凹陷大芦湖油田油气运移方向

被引:6
作者
郑有恒
黄海平
文志刚
陈永峤
朱建辉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3] 长江大学
[4]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 湖北武汉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
[5] 湖北潜江
[6] 不详
关键词
大芦湖油田; 石油运移; 含氮化合物; 分馏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2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非烃中的含氮化合物作为石油运移示踪剂,探讨了东营凹陷大芦湖油田的油气运移方向。对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的丰度、异构体参数的绝对大小与相对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油田原油间运移分馏效应明显,推测原油的主运移方向是由北向南。
引用
收藏
页码:650 / 651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1,X-二甲基咔唑的一种形成机理 [J].
张春明 ;
李思田 ;
杨甲明 ;
杨少坤 ;
汪建蓉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2) :174-177
[2]   有机含氮化合物研究新进展 [J].
张宝 ;
包建平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2) :182-186
[3]   利用原油含氮化合物研究油气运移 [J].
王铁冠 ;
李素梅 ;
张爱云 ;
朱雷 ;
李伯虎 ;
周永炳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83-86+129
[4]   原油中的咔唑类化合物 [J].
张敏 ;
梅博文 ;
向延生 .
科学通报, 1997, (22) :2411-2414
[5]   咔唑类化合物在油气运移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J].
刘洛夫 ;
徐新德 ;
毛东风 ;
于会娟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7, (04) :42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