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二甲基咔唑的一种形成机理

被引:4
作者
张春明
李思田
杨甲明
杨少坤
汪建蓉
机构
[1] 长江大学地球化学系湖北荆州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系
[3] 北京
[4] 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
[5] 中国海洋南海东部石油公司
[6] 中国海洋南海东部石油公司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能源系
[7] 北京
关键词
二甲基咔唑; 甲基化作用; 成因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 [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通过对珠江口盆地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的分析发现,1,3-二甲基咔唑(DMC)与1,6-二甲基咔唑(DMC)的比值表现出惊人的不变性(≈1),而与二者本身在原油中的绝对浓度无关。这一特征可能揭示了:1,3-DMC和1,6-DMC具有共同的前身物——1-甲基咔唑;1,3-DMC和1,6-DMC都是通过1-甲基咔唑由3、6环碳位上的甲基化作用形成的。相对于1,3-DMC和1,6-DMC而言,1,4-DMC和1,5-DMC显示出相当一致的变化趋势,表明了在1-甲基咔唑进一步的甲基化中,3、6与4、5环碳位上存在竞争性反应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74 / 17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微生物降解对原油中咔唑类化合物的影响 [J].
张春明 ;
赵红静 ;
梅博文 ;
陈梅 ;
肖乾华 ;
吴铁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4) :341-343+348
[2]   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J].
李素梅 ;
王铁冠 ;
张爱云 ;
郭绍辉 ;
张水昌 .
沉积学报, 1999, (02) :147-152
[3]   运用原油吡咯类含氮化合物研究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石油的二次运移 [J].
刘洛夫 ;
康永尚 .
地球化学, 1998, (05) :475-482
[4]   沉积物中有机氮的研究 [J].
徐雁前 ;
张同伟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6, (04) :34-41
[5]  
Geochemical significance of pyrrolic nitrogen compounds in various kinds of crude oils from the Tarim Basin[J] . Yangming Zhu,Jiamo Fu,Guoying Sheng,Tingsheng Xiang,Bowen Mei.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1998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