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青奥会与江苏学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被引:19
作者
丁兆熊 [1 ]
陶小娟 [2 ]
潘绍伟 [2 ]
张文静 [3 ]
章讯 [3 ]
机构
[1] 如皋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2]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3] 东南大学体育系
关键词
南京青奥会; 江苏学校体育; 互动研究;
D O I
10.15877/j.cnki.nsic.2010.06.004
中图分类号
G812.5 [体育教育、训练];
学科分类号
040303 ;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阐释了"青奥会"的起源、宗旨和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办赛理念,论证了2014年南京青奥会与江苏学校体育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认为有效把握这种互动关系对于南京青奥会的成功举办,对于进一步推动江苏学校体育改革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非凡的实际意义。因此,以学校体育为切入点,探讨南京青奥会和江苏学校体育之间存在什么样的互动关系,两者之间又是如何互动(彼此积极作用)的,如何选择互动方略以有效利用南京青奥会这一全球性青少年顶级体育赛事和文化教育盛典的契机解决江苏学校体育及其改革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并通过江苏学校体育来进一步推动南京青奥会的成功举办,促进奥林匹克价值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以实现互动双赢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迎接南京青奥 促进学校体育的体系性建设——促江苏体育、特别是儿童少年体育迈上新台阶 [J].
茅鹏 .
体育与科学, 2010, 31 (05) :3-8
[2]   青年奥运会诞生溯源、特征区分和发展预期 [J].
马秀梅 .
体育与科学, 2010, 31 (05) :14-21+13
[3]   体育制度的改革契机——南京青奥会随想 [J].
胡小明 .
体育与科学, 2010, 31 (02) :1-2+5
[4]  
追寻体育的真义: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探索与期待——张之沧、王守仁教授访谈录[J]. 王成.体育与科学. 2010(02)
[5]   现代奥林匹克与高等教育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高校参与奥运的调查与启示 [J].
方千华 ;
翁兴和 ;
汪焱 .
体育科学, 2010, 30 (02) :55-63
[6]   奥林匹克教育与我国社会教育发展关系的思考 [J].
孟祥新 .
体育与科学, 2010, 31 (01) :30-32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法规演变脉络之研究 [J].
刘宁 ;
刘静民 ;
张威 .
体育科学, 2009, 29 (12) :88-92
[8]   北京奥运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 [J].
郭晴 ;
王宏江 ;
余婷婷 ;
唐小茹 ;
陈锐 ;
李平平 .
体育科学, 2009, 29 (08) :3-11
[9]   中国体育价值选择的历史演变及展望 [J].
龚德胜 ;
郑成爱 ;
张利 .
体育与科学, 2009, 30 (03) :51-53
[10]   现代化校园体育文化的理论建构 [J].
梁培根 ;
林虹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8, 32 (05) :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