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家论模糊性的本质

被引:10
作者
何建南
机构
[1] 五邑大学政治教育与法律系 广东江门
关键词
模糊性; 多值逻辑; 语言哲学; 罗素; 皮尔斯; 维特根斯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5 [欧洲哲学];
学科分类号
010103 ;
摘要
伴随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的转向”, “语言的模糊性”得到深入探讨。皮尔斯是西方哲学史上确认“语言本身的模糊性”的第一位哲学家; 维特根斯坦强调语言确定性与模糊性的并存关系, 并试图将二者统一; 罗素从符号逻辑的水平上首次打破了古典逻辑的排中律, 开辟了形式化模糊逻辑或多值逻辑的研究道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30 +3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西方古典哲学家论模糊性的本质 [J].
何建南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3) :1-5+23
[2]  
哲学问题[M]. 商务印书馆 , (英)罗素(BertrandRussell)著, 1999
[3]  
模糊语言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伍铁平著, 1999
[4]  
逻辑与知识[M]. 商务印书馆 , (英)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著, 1996
[5]  
哲学研究[M]. 商务印书馆 , (奥)维特根斯坦(LudwigWittgenstein)著, 1996
[6]  
逻辑哲学论[M]. 商务印书馆[奥]维特根斯坦,L· 著,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