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第四纪底界时代及识别标志

被引:3
作者
朱筱敏
康安
康强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海洋国际勘探公司
[3]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北京
[4] 北京
基金
“九五”攻关项目;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河湖相沉积; 第四系下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63 [第四纪(系)];
学科分类号
070905 ;
摘要
目前,人们对第四纪的底界地质年代尚存在不同的看法.明确柴达木盆地第四纪底界的地质年代不仅有利于第四级地层的理论研究,而且对于有效的寻找第四纪生物气藏具有重要的实际.依据孢粉组合变化及古气候演化、强烈的构造运动形成的不整合、沉积物接触关系以及古地磁的变化作为确定第四纪底界的主要依据,综合研究确定柴达木盆地第四纪底界为2.5MaB.P.,这一界面同我国学者所确定的西北地区第四纪黄土的下限以及N.J.Shackleton等依据北大西洋DSDPsite552A钻孔剖面所确定的第四纪大规模冰期开始一致.该界面为向盆地逐渐变为整合接触的不整合面,穿过该界面气候突然变冷,并首次大量出现强壮青星介.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6+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柴达木盆地第四纪环境演变、构造变形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 [J].
朱筱敏 ;
康安 ;
韩德馨 ;
王延斌 ;
康强 .
地质科学, 2003, (03) :367-376
[2]   柴达木盆地第四纪孢粉组合及古气候波动 [J].
康安 ;
朱筱敏 ;
韩德馨 ;
王延斌 ;
康强 .
地质通报, 2003, (01) :12-15
[3]   我国咸化湖泊沉积中钙质超微化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孙镇城 ;
杨革联 ;
乔子真 ;
杨藩 ;
李东明 ;
景民昌 .
古地理学报, 2002, (02) :56-63
[4]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层序地层特征与油气评价 [J].
朱筱敏 ;
康安 ;
胡宗全 ;
徐子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1) :56-60
[5]   中国第四纪地层 [J].
刘嘉麒 ;
刘强 .
第四纪研究, 2000, (02) :129-141
[6]   更新统下界的半世纪之争 [J].
汪品先 .
第四纪研究, 2000, (02) :178-181
[7]   南海西北陆架的海相更新统下界 [J].
汪品先 ;
夏伦煜 ;
王律江 ;
成鑫荣 .
地质学报, 1991, (02) :176-187+203
[8]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纪地层学和其年代学分析[J]. 刘泽纯,孙世英,杨藩,周翥虹.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0(11)
[9]   陝北隴东黄土区第四紀地层的划分 [J].
王永焱 ;
薛祥煦 ;
何汝昌 ;
张国伟 .
地质学报, 1966, (01) :120-135
[10]  
第四纪地质问题[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著, 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