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货币冲击及其对我国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

被引:6
作者
张暾 [1 ]
赵志君 [2 ,1 ]
卢爱珍 [1 ]
机构
[1] 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2] 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非对称货币冲击; STAR模型; 经济增长;
D O I
10.19592/j.cnki.scje.2013.06.003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822 [中国货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通过对货币供给方程的计量分析将预期到的和未预期到的货币冲击进行分离和估计,将货币冲击分解为预期到的货币冲击和未预期到的货币冲击,在此基础上再将未预期到的货币冲击分解为正向冲击和负向冲击;建立了以各种非对称货币冲击为转移变量的平滑转移自回归模型,对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进行了检验,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货币冲击对产出增长的非线性影响。本文发现预期到的m1冲击和非预期到的m1冲击都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非线性作用,预期到的m1冲击的滞后三期影响最为显著,而正向非预期到的m1冲击的滞后一期影响显著。本文认为货币政策要有预见性,建议根据货币冲击的滞后效果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和货币冲击的不同类型、区间和强度采取非对称性货币政策,把握政策的调节力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Smooth Transition Autoregressive Models:A survey of Recent Developments. Van Dijk D,Tersvirta T,Franses P H. Econometric Reviews . 2002
[2]   基于非线性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作用效应的实证检验 [J].
刘金全 ;
隋建利 ;
李楠 .
中国管理科学, 2009, 17 (03) :47-55
[3]   我国货币—产出非对称影响关系的实证研究 [J].
郑挺国 ;
刘金全 .
经济研究, 2008, (01) :33-45
[4]   我国货币政策冲击对实际产出周期波动的非对称影响分析 [J].
刘金全 ;
郑挺国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10) :3-14
[5]   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效果非对称性实证研究 [J].
赵进文 ;
闵捷 .
经济研究, 2005, (02) :26-34+53
[6]   规则性与相机选择性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分析 [J].
刘金全 ;
云航 .
中国管理科学, 2004, (01) :2-8
[7]   货币政策作用非对称性离散选择模型及其检验 [J].
刘金全 ;
张艾莲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4) :146-151
[8]   正负货币冲击影响的不对称性研究 [J].
冯春平 .
经济科学, 2002, (03) :42-49
[9]   货币政策作用的有效性和非对称性研究 [J].
刘金全 .
管理世界, 2002, (03) :43-51+59
[10]   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在中国的实证研究 [J].
陆军 ;
舒元 .
经济研究, 2002, (03) :21-2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