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活动的刑法规制

被引:87
作者
彭冰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非法集资;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擅自发行股票; 公司; 企业债券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于非法集资活动,我国《刑法》中适用最为广泛的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但以此定罪既不符合对该罪的法律解释逻辑,错误扩大了其适用范围,也不利于构建对非法集资活动的有效规制体系,未能为民间金融的合法化预留空间。实际上,对于存在合理需求的非法集资活动应以"疏导"代替"堵塞",以直接融资手段进行处理。体现在刑法规制上,对于非法集资活动的刑罚,就应当以"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代替"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但要达到这一转型,《证券法》中尚需要扩大证券的定义,相应该罪名也应当改为"擅自公开发行证券罪"。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3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非法集资活动规制研究 [J].
彭冰 .
中国法学, 2008, (04) :43-55
[2]   商业银行的定义 [J].
彭冰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1) :114-123
[3]   非法集资个罪研究 [J].
肖怡 .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5, (01) :81-86
[4]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理论缺陷及完善 [J].
代波 ;
齐沁霞 .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1) :31-35
[5]   证券犯罪规范问题探究 [J].
毛玲玲 .
法学, 2004, (06) :67-73
[6]   《证券法》适用范围的反思与展望 [J].
吴志攀 .
法商研究, 2003, (06) :13-22
[7]   对孙大午“非法集资”案的刑法学思考——兼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 [J].
周泽 .
中国律师, 2003, (11) :77-78
[8]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本质及立法失误 [J].
冯亚东 ;
刘凤科 .
人民检察, 2001, (07) :19-21
[9]   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 [J].
张杰 .
经济研究, 2000, (04) :3-10+78
[10]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探讨[J]. 赵秉志,万云峰.人民司法. 2004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