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在场的慈善事业:经验局限与转型进路

被引:7
作者
刘威 [1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关键词
国家在场; 中国式慈善; 认同危机; 转型进路;
D O I
10.16524/j.45-1002.2015.10.016
中图分类号
D632.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在中国,慈善事业从来就是国家的事业。作为"中国式慈善"与生俱来的特殊性质,国家在场所蕴含的力量和权威渗透在慈善组织的萌芽、生长和发育之中,塑造着慈善事业的组织生态和总体性格,也制约着慈善事业的发展历程和转型路径。在历史脉络中思考慈善转型的来龙去脉,可以发现,"慈善事业的国家在场"是一种贯通古今的历史传统。它使慈善组织生态显现出浓厚的中国特色,亦使慈善发展模式隐藏着不可调和的深层悖论,即对行政权威性的依附和对组织自主性的寻求。国家在场的经验命题决定了破解"中国式慈善"困局并非去行政化那样简单,相反,我们要充分发挥国家在场的经验优势,从根本上破除"官民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超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民间的体制藩篱,建构国家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大慈善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国慈善发展报告.[M].杨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  
中华慈善事业.[M].莫文秀; 邹平; 宋立英; 著.人民出版社.2010,
[3]  
历史社会学的视野与方法.[M].(美) 斯考切波 (Skocpol;T.) ; 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  
中国慈善简史.[M].周秋光;曾桂林著;.人民出版社.2006,
[5]   重新为慈善正名——写在《人民日报》社论“为慈善正名”发表二十周年之际 [J].
刘威 .
浙江社会科学, 2014, (09) :68-76+158
[6]   冲突与和解——中国慈善事业转型的历史文化逻辑 [J].
刘威 .
学术论坛, 2014, 37 (02) :84-91
[7]   官办慈善与民间慈善: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J].
林卡 ;
吴昊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42 (04) :132-142
[9]   慈善资源动员与权力边界意识:国家的视角 [J].
刘威 .
东南学术, 2010, (04) :53-60
[10]   中国慈善事业的合作治理模式及其路径选择 [J].
汪大海 ;
何立军 .
江西社会科学, 2010, (05)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