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盆地荔湾3-1气田珠江组深水扇沉积相分析

被引:28
作者
李云 [1 ]
郑荣才 [1 ]
朱国金 [2 ]
高博禹 [2 ]
胡晓庆 [2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海洋石油研究中心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荔湾3-1气田; 珠江组; 深水扇;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11.04.007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根据已钻井取芯段岩相分析,从荔湾3-1气田珠江组深水扇沉积体系中划分出巨厚层和厚层块状砂岩相、厚层正粒序砂岩相、厚层逆粒序砂岩相、平行—板状斜层理砂岩相、滑塌变形砂岩相、薄层砂岩夹层相、薄层(粉)砂岩与泥岩互层相、厚层粉砂岩相、厚层泥岩相和层状深水灰岩相等10种岩相类型和识别出砂岩相组合、泥岩相组合、(粉)砂岩与泥岩互层相组合、粉砂岩相组合和深水灰岩相组合等5种岩相组合类型,在此基础上,从珠江组深水扇沉积体系中进一步识别出内扇主水道、中扇分支水道、水道间、天然堤—溢岸、外扇和盆地等微相类型,将珠江组下部确定为以砂岩相组合为主的盆底扇内扇和斜坡扇内-中扇沉积组合,其中内扇主水道和中扇分支水道是最有利储层发育的沉积微相。中、上部确定为以泥岩相组合为主的外扇和盆地沉积组合,具有随海侵扩大,深水扇最终被远洋所取代的沉积演化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665 / 67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深水扇沉积研究现状和展望——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深水扇系统为例 [J].
李云 ;
郑荣才 ;
高博禹 ;
胡晓庆 ;
王昌勇 .
地质论评, 2010, 56 (04) :549-560
[2]   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的形成模式 [J].
彭大钧 ;
庞雄 ;
黄先律 ;
陈长民 ;
柳保军 .
石油学报, 2007, (05) :7-11
[3]   世界著名深水油气盆地的构造特征及对我国南海北部深水油气勘探的启示 [J].
周蒂 ;
孙珍 ;
陈汉宗 .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06) :561-572
[4]   白云运动:南海北部渐新统—中新统重大地质事件及其意义 [J].
庞雄 ;
陈长民 ;
邵磊 ;
王成善 ;
朱明 ;
何敏 ;
申俊 ;
连世勇 ;
吴湘杰 .
地质论评, 2007, (02) :145-151
[5]   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J].
庞雄 ;
陈长民 ;
彭大钧 ;
朱明 ;
舒誉 ;
何敏 ;
申俊 ;
柳保军 .
地学前缘, 2007, (01) :220-229
[6]   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的形成特征与控制因素 [J].
彭大钧 ;
庞雄 ;
陈长民 ;
朱明 ;
黄先律 ;
舒誉 .
沉积学报, 2006, (01) :10-18
[7]   相对海平面变化与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的响应 [J].
庞雄 ;
陈长民 ;
施和生 ;
舒誉 ;
邵磊 ;
何敏 ;
申俊 .
地学前缘, 2005, (03) :167-177
[8]   南海晚渐新世滑塌沉积指示的地质构造事件 [J].
李前裕 ;
郑洪波 ;
钟广法 ;
汪品先 .
地球科学, 2005, (01) :19-24
[9]   南海珠江口盆地深水扇系统的发现 [J].
彭大钧 ;
陈长民 ;
庞雄 ;
朱明 ;
杨飞 .
石油学报, 2004, (05) :17-23
[10]   南海渐新世以来构造演化的沉积记录——ODP1148站深海沉积物中的证据 [J].
邵磊 ;
李献华 ;
汪品先 ;
翦知湣 ;
韦刚健 ;
庞雄 ;
刘颖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4) :539-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