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500年:中国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的汞记录

被引:9
作者
徐利斌 [1 ]
孙立广 [1 ]
张居中 [2 ]
朱仁斌 [1 ]
游科华 [1 ]
王吉怀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极地环境研究室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
汞; 气候变化; 中华古文明; 金属冶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871 [各代文物考古];
学科分类号
0601 ;
摘要
对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剖面5050~4000cal.aB.P.间的汞记录研究表明,剖面中Hg的累积速率主要是由大气沉降影响的。在5050~4550cal.aB.P.间,YC1剖面中的汞的累积速率相对较低,并且主要是受气候控制:气候越寒冷,剖面中汞的累积速率则越高;在4530~4000cal.aB.P.间,YC1剖面中汞的累积速率显著升高,此时影响剖面中汞的累积速率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中国古代人类社会的原始金属冶炼活动,原始金属冶炼活动的规模直接决定了剖面中汞的累积速率。Hg在距今4500年前后的显著上升,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铜石并用时代。
引用
收藏
页码:1070 / 108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5 条
[1]   葫芦岛市五里河土壤—植物系统中汞的迁移 [J].
郑冬梅 ;
王起超 ;
张仲胜 ;
郑娜 ;
张秀武 .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05) :676-680
[2]   钻探揭示的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地层与第四纪气候变化 [J].
鹿化煜 ;
王先彦 ;
孙雪峰 ;
王晓勇 ;
弋双文 ;
周亚利 ;
刘全玉 .
第四纪研究, 2007, (02) :230-241
[3]   晚新生代黄土高原风尘序列的粒度和沉积速率与中国北方大气环流演变 [J].
孙东怀 ;
鹿化煜 .
第四纪研究, 2007, (02) :251-262
[4]   黄土粒度组成的古环境意义研究进展 [J].
马万栋 ;
孙国芳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 (01) :80-83
[5]   中国非燃煤大气汞排放量估算 [J].
王书肖 ;
刘敏 ;
蒋靖坤 ;
郝吉明 ;
吴烨 ;
David G.Streets .
环境科学, 2006, (12) :2401-2406
[6]   河南登封市王城岗遗址2002、2004年发掘简报 [J].
方燕明 ;
刘绪 .
考古, 2006, (09) :3-15+97
[7]   长江三峡中坝遗址地层中Rb和Sr的分布特征及其古气候演变 [J].
黄润 ;
朱诚 ;
郑朝贵 ;
马春梅 .
第四纪研究, 2004, (05) :531-536
[8]   三峡中坝遗址剖面中汞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 [J].
黄润 ;
朱诚 ;
孙智彬 ;
郑朝贵 ;
马春梅 .
地球与环境, 2004, (02) :44-48
[9]   全球12000aBP以来火山爆发记录及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评估 [J].
于革 ;
刘健 .
湖泊科学, 2003, (01) :11-20
[10]   三江平原湿地土壤汞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刘汝海 ;
王起超 ;
郝庆菊 ;
王艳 ;
李志博 .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1) :122-12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