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时间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及不同治疗方式时餐前和餐后血糖对HbA1c的贡献。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就诊的病程超过1年、治疗相对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256例, 男119例, 女137例, 年龄(54±14)岁, 平均病程4.5年, 平均空腹血糖9.6 mmol/L, 平均HbA1c 8.4%。按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口服药物治疗组(84例)、基础胰岛素治疗组(80例)和预混胰岛素治疗组(92例)。各组再根据HbA1c的不同分成HbA1c<7%组、7%≤HbA1c<8%组、8%≤HbA1c<9%组、HbA1c≥9%组。不连续3 d监测全天三餐前后和睡前7个时间点的血糖谱, 取3 d的平均值, 同时免疫比浊法测定HbA1c。对各个时间点血糖与HbA1c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三餐前及睡前四点血糖连线与正常血糖5.6 mmol/L平行线之间的面积为餐前血糖面积, 三餐前和睡前四点血糖连线与三餐后血糖连线间的面积为餐后血糖面积, 根据餐前血糖或餐后血糖面积与总高血糖面积的比值计算口服药物、基础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治疗组餐前和餐后血糖对HbA1c的贡献。结果本组患者各个时间点血糖与HbA1c水平存在明显相关性(r=0.38~0.76, 均P<0.05), 7点平均血糖与HbA1c相关性最强(r≥0.71, P<0.05)。口服药物治疗组餐前、餐后血糖对HbA1c的贡献分别为59%~82%、18%~41%;预混胰岛素治疗组餐前、餐后血糖对HbA1c的贡献分别为60%~82%、18%~40%;基础胰岛素治疗组餐前、餐后血糖对HbA1c的贡献分别为38%~66%、34%~62%。趋势检验表明, 口服药物、基础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治疗组餐前血糖对HbA1c的相对贡献随着HbA1c的增加而增加(F=67.46、168.51、84.05, 均P<0.05), 餐后血糖的相对贡献则相反。基础胰岛素治疗组在不同HbA1c状态下餐前血糖相对贡献较预混胰岛素治疗组低(HbA1c<7%组:38%比66%, χ2=5.94, P<0.05;8%≤HbA1c<9%组:63%比77%, χ2=5.88, P<0.05;HbA1c≥9%组:66%比82%, χ2=5.51, P<0.05)。基础胰岛素治疗组在不同HbA1c状态下餐前血糖相对贡献较口服药物治疗组低(7%≤HbA1c<8%组:50%比68%, χ2=5.56, P<0.05;8%≤HbA1c<9%组:63%比78%, χ2=5.79, P<0.05;HbA1c≥9%组:66%比82%, χ2=6.28, P<0.05)。结论 HbA1c与自我监测的各个时间点血糖明显相关, 治疗方式及血糖控制状况影响餐前和餐后血糖对HbA1c的相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