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空间理论对隐喻的阐释力

被引:148
作者
汪少华
机构
[1] 复旦大学外文系!上海
关键词
合成空间; 隐喻; 源域; 目标域; 映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315 [写作、修辞];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合成空间理论对隐喻的阐释力。合成空间理论揭示了自然语言意义建构过程中的概念整合这一十分普遍的认知过程。由于隐喻现象中同样包含着概念整合的认知过程,该理论也可用来阐释隐喻现象,特别是对隐喻的意义建构与推理机制的阐释。但是它对隐喻的阐释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由于这一理论本身有一定的弹性,在运用该理论阐释隐喻时应该既要重视两输入空间之间的相似性,又要分析其相异性。此外,语境和说话者(或作者)的意图传递在理解和阐释隐喻过程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论隐喻的基本类型及句法和语义特征 [J].
束定芳 .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0, (01) :20-28
[2]   语言·认知·隐喻 [J].
胡壮麟 .
现代外语, 1997, (04) :52+51+53-59
[3]   试论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方法和任务 [J].
束定芳 .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6, (02) :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