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概念与证据属性

被引:9
作者
李忠民
机构
[1]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证据; 证据属性; 相关性;
D O 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07.01.019
中图分类号
D915.13 [证据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030609 ;
摘要
“证据”是证据法学研究的支点,学界关于证据的定义有“实事说”、“材料说”、“手段说”等等,上述各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证据的某种特性,但都不足以解释我国证据运用的实践。笔者认为,证据应当从其功用角度进行关系定义,即证据是证明事实主张的根据。这一宽泛的证据定义隐含着对以庭审为中心的传统证据法学的超越。证据属性是证据的本质特征,由于我国传统理论对证据和定案证据不加区分,因而误将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作为证据的属性。本文认为,证据惟一的属性是“相关性”。“相关性”是经验和逻辑的产物,作为证据属性的“相关性”和在评价证明力时所考虑的“相关性”是两个不同层面的事物。
引用
收藏
页码:146 / 15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证据新论 [J].
徐静村 .
甘肃社会科学, 2005, (01) :66-69
[2]   证据、证据法、非法证据排除浅说——评《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及论证》 [J].
杨宇冠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4, (03) :116-121
[3]  
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及论证.[M].毕玉谦等著;.法律出版社.2003,
[4]  
刑事诉讼证据与程序.[M].孙长永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
[5]  
新编证据法学.[M].何家弘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