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上地幔岩石组构与稀土配分之间的关系

被引:2
作者
彭松柏
机构
[1] 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宜昌
关键词
中国东部; 二辉橄榄岩; 包体; 变形结构; 组构; 稀土配分型式; 大地构造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二辉橄榄岩包体的研究认为,上地幔岩石变形结构和组构类型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中的分布是不同的,据此,可划分为华北—东北上地幔弱变形域和东南沿海上地幔强变形域。与变形特征对应的东南沿海地区包体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LREE富集型,华北—东北地区包体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则为平坦型和轻微LREE富集型,这表明上地幔流变剪切作用强度与稀土元素富集作用呈正相关,同时反映出上地幔流变状态的差异。根据包体变形特征,我们提出华北—东北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中新生代具有截然不同的大地构造演化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东部晚元古代—三叠纪古板块的运动学研究 [J].
朱鸿 ;
万天丰 .
地球科学, 1991, (05) :523-532
[2]   橄榄石显微构造和中国东部上地幔流动应力 [J].
金振民 ;
H.W.GreenⅡ ;
R.S.Borch .
地球科学, 1989, (S1) :69-79+129
[3]   南华夏造山带构造演化的新证据 [J].
李继亮 ;
孙枢 ;
许靖华 ;
陈海泓 ;
彭海波 ;
王清晨 .
地质科学, 1989, (03) :217-225
[4]  
是华南造山带而不是华南地台.[J].许靖华;孙枢;李继亮.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7, 10
[5]   我国东北与华北上地幔某些物理状态特征的比较:来自幔源包体的信息 [J].
何永年 ;
林传勇 ;
史兰斌 .
中国地震, 1986, (02) :18-25
[6]   中国东南部地体构造的研究 [J].
郭令智 ;
施央申 ;
马瑞士 ;
叶尚夫 ;
卢华复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4, (04) :732-739
[7]   中国岩石层底面地幔对流状态的探讨 [J].
黄培华 ;
傅容珊 .
地球物理学报, 1983, (01) :39-47
[8]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二辉橄榄岩团块的结构和组构 [J].
何永年 ;
林传勇 .
地震地质, 1981, (01) :41-50+82
[9]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上地幔研究.[M].池际尚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