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赤霉烯酮人工抗原的合成以及抗体的制备

被引:4
作者
杨振东 [1 ]
宁炜 [1 ]
徐丹 [1 ]
孙秀兰 [1 ,2 ]
张银志 [2 ]
朱瑜 [3 ]
机构
[1]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2]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3] 陕西省汉中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人工抗原; 免疫抗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3 [农业化学];
学科分类号
09 ;
摘要
制备了玉米赤霉烯酮人工抗原,并且制备抗血清,为进一步建立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奠定基础。应用活泼酯法和混合酸酐法分别合成人工免疫原和人工检测原,进行动物免疫获得抗血清。结果表明,经紫外吸收、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酶联免疫方法验证人工抗原合成成功,玉米赤霉烯酮-牛血清白蛋白、玉米赤霉烯酮-卵清蛋白偶联比分别为12:1和8:1,抗血清效价可达到102 400。合成的玉米赤霉烯酮免疫原具有良好免疫活性,检测原具有灵敏的检测性,为进一步建立玉米赤霉烯酮免疫学分析方法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57 / 16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J].
王照鹏 ;
李小兵 ;
王哲 .
中国畜牧兽医, 2009, 36 (05) :216-218
[2]   玉米赤霉烯酮BSA-ELISA检测试剂盒的制备 [J].
罗胜军 ;
余永鹏 ;
魏文康 ;
魏光伟 ;
高英杰 .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 21 (12) :1108-1110
[3]   百草枯人工抗原的合成及抗体的制备 [J].
杨婷婷 ;
孙秀兰 ;
邵景东 ;
王洪新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8, (09) :924-925+927
[4]   动物性食品中残留甲羟孕酮免疫原的合成与表征 [J].
胥传来 ;
王武康 ;
贺铁明 .
食品科技, 2004, (08) :70-73
[5]   黄曲霉毒素B1人工抗原的高效率合成方法及抗体制备的研究 [J].
王光建,鲁长豪,王道若,叶梅君 .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5, (02) :116-119
[6]   小麦、小麦制品及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薄层色谱测定 [J].
罗雪云 ;
胡霞 ;
李玉伟 .
卫生研究 , 1993, (02) :112-115
[7]   玉米赤霉烯酮免疫检测技术研究——兔抗玉米赤霉烯酮抗体研制 [J].
王景琳 ;
张志东 ;
尹世兴 .
中国兽医科技, 1991, (01) :15-17
[8]   玉米赤霉烯酮的放射免疫分析 [J].
陈新建 ;
孟繁静 .
植物生理学报, 1990, (01) :70-76
[9]  
玉米赤霉烯酮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初步应用[D]. 贾红.扬州大学. 2005
[10]  
GB/T19540-2004,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