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06-2009年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状况分析

被引:89
作者
王岚
丁正伟
阎瑞雪
李东民
郭巍
丁国伟
王丽艳
秦倩倩
黑发欣
李培龙
葛琳
王璐
机构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艾滋病; 疫情; 监测; 青年学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2.9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分析近年来中国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状况及相关行为特征。方法 收集2006—2009年15~24岁年龄组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信息和2006—2009年连续开展监测的国家级青年学生艾滋病哨点的监测数据。青年学生哨点监测是在每年监测期内,选择所在地区大学、大专、职高和中专的在读学生,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开展监测,监测内容包括自填式问卷调查和采集血液标本检测HIV和梅毒;每个哨点每年监测样本量约为800名。结果 2006—2009年历年报告的15~24岁青年学生HIV/AIDS呈上升趋势,历年报告数占当年报告总数的比例亦呈上升趋势,分别为0.39%、0.50%、0.83%和1.02%。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性传播所占比例有所上升。2006、2008和2009年开展监测的6个国家级青年学生哨点中,监测对象有过性行为者的比例(中位数)分别为4.3%、4.5%和6.1%;最近一年发生过商业性行为者的比例(中位数)分别为0.3%、0.2%和0.3%;最近一年发生过男男性行为者的比例(中位数)分别为0.7%、0.2%和0.2%;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检出率(中位数)均为0%;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中位数)分别为49.0%、75.0%和80.5%;最近一年接受过干预服务者的比例(中位数)分别为44.2%、54.3%和50.2%。结论近年来青年学生的HIV/AIDS报告数有所上升,但HIV感染率总体维持在低水平。该人群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部分青年学生有商业性行为和男男性行为等危险行为。
引用
收藏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中国艾滋病流行与控制.[M].王陇德主编;.北京出版社.2006,
  • [2] 中国艾滋病疫情监测面临的挑战
    吴尊友
    [J]. 疾病监测, 2009, 24 (11) : 819 - 821
  • [3] 延安市809名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高志珍
    庞宝华
    周小燕
    樊霞
    白莉莉
    [J]. 现代预防医学, 2008, (16) : 3122 - 3123+3137
  • [4] 深圳市某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
    詹志强
    吴泰顺
    张强
    涂玉山
    彭慧
    叶远南
    [J]. 现代预防医学, 2008, (15) : 2920 - 2921+2924
  • [5] 东莞市3类人群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分析
    王晓霞
    张巧利
    陈柏芬
    [J]. 实用医学杂志, 2008, (09) : 1635 - 1637
  • [6] 不同青少年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唐龙妹
    赵丽娟
    赵宏儒
    白广义
    刘殿武
    [J]. 中国公共卫生, 2008, (04) : 407 - 408
  • [7]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情况调查
    杨国平
    王湘苏
    黄明豪
    张永清
    李小宁
    卫平民
    刘志浩
    [J]. 中国公共卫生, 2008, (04) : 403 - 405
  • [8] 河南某医学院大学生艾滋病高危性行为及相关认知调查
    张合喜
    张国富
    梁淑英
    顾颜胜
    轩志东
    [J]. 中国学校卫生, 2008, (03) : 215 - 216
  • [9] 河南工业大学在校学生对艾滋病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丁继侠
    张凤琴
    [J]. 中国医疗前沿, 2007, (17) : 113 - 115
  • [10] 甘肃省国扶县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王健
    刘新凤
    杨明宇
    屠爱霞
    李健
    石林
    [J].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07) : 1339 - 1340+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