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自杀高危来电的特征及干预效果

被引:22
作者
王翠玲
王绍礼
童永胜
杨甫德
孟梅
机构
[1] 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关键词
心理援助热线; 自杀高危来电; 高危随访; 干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6 [变态心理学、病态心理学、超意识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目的:了解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自杀高危来电特征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拨打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的来电,符合高危随访条件来电共856例,其中预约随访来电586例。应用适合非精神科医师使用的抑郁症诊断筛选量表,对来电者近两周的抑郁情绪及自杀危险进行评估。对评估出的高危来电者进行24小时、1周及1月三次随访。结果:586例来电中,女性350例,男性236例;平均年龄(29±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2±4)年;已婚133例,未婚354例;学生98例,无业或退休245例,在业243例;既往有明确的精神科诊断者353例,其中抑郁症225例;既往有自杀未遂史者289例;亲友有过自杀行为者234例。来电咨询问题前三位为:精神心理问题,家庭关系问题、恋爱及与朋友同事矛盾问题。即刻及随后三次随访结果显示,来电者的自杀危险程度显著降低,每次干预自杀危险程度均较前次显著降低。结论:心理援助热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低自杀高危者的危险程度,并提示热线应提供后续的干预服务,以保证自杀的干预效果持续有效。
引用
收藏
页码:741 / 7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一年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咨询员培训过程 [J].
王翠玲 ;
赵秀芹 ;
Marlys Bueber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 18 (01) :114-117
[2]   抑郁症诊断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效度检验 [J].
李献云 ;
费立鹏 ;
张艳萍 ;
王志青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7, (05) :257-263
[3]   北京50家综合医院门诊患者自杀意念及自杀未遂调查 [J].
梁烨 ;
姜春玲 ;
王志青 ;
王向群 ;
费立鹏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 (01) :19-24
[4]   15~24岁人群自杀特征及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J].
李献云 ;
费立鹏 ;
张艳萍 ;
及惠玉 ;
徐东 ;
杨功焕 .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5, (04) :33-33
[5]   自杀未遂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J].
李献云 ;
杨荣山 ;
张迟 ;
卞清涛 ;
及惠郁 ;
王玉萍 ;
郑玉新 ;
何凤生 ;
费立鹏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1, (04) :47-49
[6]   口服农药自杀未遂者一般情况的病例对照研究 [J].
张迟 ;
何凤生 ;
费利鹏 ;
杨荣山 ;
及惠玉 ;
李献云 .
医学与社会, 2000, (05) :13-15
[7]   热线电话咨询对自杀企图者的危机干预 [J].
季建林,张明岛,储展明,严和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4, (03) :178-180
[8]   一、关于危机干预与预防自杀的研究 心理救援电话概况——附250例企图自杀者的分析 [J].
陈仲舜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3, (02) :93-95+110
[9]  
Risk factors for suicide in China: a national case-control psychological autopsy study[J] . Michael R Phillips,Gonghuan Yang,Yanping Zhang,Lijun Wang,Huiyu Ji,Maigeng Zhou.The Lancet . 2002 (9347)
[10]  
Effects of Different Telephone Intervention Styles with Suicidal Callers at Two Suicide Prevention Center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 Brian L. Mishara,Marc S. Daigle.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 199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