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以来宗族制形成理论辨析

被引:9
作者
常建华
机构
[1]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关键词
宋明以来; 宗族制形成,社会形态; 近世宗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07 [研究、考订、评论];
学科分类号
060202 ;
摘要
宋明以来宗族制度形成理论的探讨,似可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为界,分为两个不同时期。前一个时期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封建社会形态视野下的近世宗族农村公社论、族权论、宗法思想论、土地关系制约论四论;在后一个时期,则从研究问题的实际出发,对前一个时期的理论基础有所突破,主要反映在宗族民众化、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的“三化”、国家认同论、宗族乡约化以及对宗族形成原因的综合分析方面。把握近世宗族制的形成及其性质,将近世宗族与中世世家大族加以比较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在封建社会后期理论影响下的宗族比较,共同之处在于宋以前的宗族与社会具有身份性,是世家大族掌控社会;宋以后的社会具有非身份性,普通官僚与民众地位上升并拥有宗族。新的研究注意到中世世系重视女系的问题,对于当时社会的认识有所深化。日本学者唐宋变革论下对于中国中世社会的研究,提出了贵族制、豪族共同体等理论,也值得借鉴。我们应当把宋以后宗族形成问题从社会文化变迁的角度重新加以审视,关注宋明以来宗族的新与旧、南与北、官与民、国家与宗族、守旧与创新等问题,进一步充分占有资料,改进解读资料的方式,并在理论上有所突破。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明代徽州的宗族乡约化 [J].
常建华 .
中国史研究, 2003, (03) :137-154
[3]   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 [J].
科大卫 ;
刘志伟 .
历史研究, 2000, (03) :3-14+189
[4]   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 [J].
常建华 .
历史研究, 1999, (05) :140-162
[5]   关于同姓联宗组织的地缘性质 [J].
钱杭 .
史林, 1998, (03) :53-61
[6]   日本八十年以来的明清地域社会研究述评 [J].
常建华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8, (02) :72-83
[7]   徽州和珠江三角洲宗法制比较研究 [J].
叶显恩 .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6, (04) :3-11
[8]   中国传统社会组织的血缘解纽─—主要以台湾社会为例 [J].
管东贵 .
中国史研究, 1995, (02) :19-22
[9]   帝国政体与基层社会的转型——读《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 [J].
王铭铭 .
史学理论研究, 1995, (01) :129-132
[10]   中国家族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J].
徐扬杰 .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94, (0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