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T-VGT数据的流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空间格局特征——以淮河流域为例

被引:41
作者
王情
刘雪华
吕宝磊
机构
[1]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教研所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SPOT-VGT; GIS空间分析; 植被动态; NDVI; 空间格局; 淮河流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探明近10多年来淮河流域的植被覆盖状况动态变化及其空间格局,本研究基于SPOT-VGT的NDVI数据和淮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设计植被动态空间计算模型,分析了1999-2007年淮河流域植被变化的时空格局,包括年内各月变化规律、年际变化趋势、不同景观类型的植被指数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等。结果表明:①SPOT-VGT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和建模工具,可以较好的计算和分析流域尺度的植被状况时空格局;②淮河流域绝大部分地区(71.33%)在1999-2007年NDVI有显著增加趋势,表明流域整体植被覆盖明显改善;③淮河流域NDVI年内变化曲线呈双峰型,4月份和8月份分别出现波峰,8月波峰高于4月;④淮河流域植被覆盖状况空间差异显著,NDVI多年平均值的空间格局为:平原地区较高,淮河干流北岸高于南岸;山丘区差异较大,大别山区植被指数最高,沂蒙山区植被指数最低,水土流失风险较高;大中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植被指数低;⑤不同景观类型的NDVI多年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耕地、林地、草地、盐碱地的平均值增长趋势显著且较为平稳。滩地在波动中有小幅度增长;沼泽地波动幅度最大。本研究可为淮河流域森林保育、水土流失防治等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70 / 27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1982-2006年华北植被指数时空变化特征 [J].
孙艳玲 ;
郭鹏 .
干旱区研究 , 2012, (02) :187-193
[2]   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的淮河上游植被覆盖度遥感研究 [J].
刘玉安 ;
黄波 ;
程涛 ;
曲乐安 .
水土保持通报, 2012, 32 (01) :93-97+267
[3]   三江源区MODIS植被指数时空分布特征 [J].
宋冬梅 ;
张茜 ;
杨秀春 ;
郭鹏 ;
温少妍 .
地理研究, 2011, 30 (11) :2067-2075
[4]  
ASTER与Landsat ETM+植被指数的交互比较[J]. 徐涵秋,张铁军.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07)
[5]   基于SPOT VEGETATION数据的中国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分析 [J].
邱海军 ;
曹明明 .
资源科学, 2011, 33 (02) :335-340
[6]   基于MODIS/NDVI的陕北地区植被动态监测与评价 [J].
宋富强 ;
邢开雄 ;
刘阳 ;
刘志超 ;
康慕谊 .
生态学报, 2011, 31 (02) :354-363
[7]  
基于NOAA NDVI研究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植被春季物候变化[J]. 王植,刘世荣,孙鹏森,郭志华,周连第.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10)
[8]   基于SPOT NDVI的祁连山草地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J].
戴声佩 ;
张勃 ;
王海军 ;
王亚敏 ;
李丹 ;
王兴梅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9) :1075-1080
[9]   基于NOAA NDVI的中国植被绿度始期变化 [J].
武永峰 ;
李茂松 ;
刘布春 ;
白文波 ;
蒋卫国 .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06) :32-40
[10]   基于SPOT-VGT的宁夏盐池县近8年生态环境动态监测 [J].
杜灵通 ;
李国旗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 (05) :46-51